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服务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办理 >> 2025年度 >> 内容
 
常州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98号
发布日期:2025-07-17    来源:交通局  浏览次数:  字号:〖
 

案由:关于推动常州公路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建议人:无党派界

建议内容:

背景情况

“532”战略实施以来,常州物流空间布局日益成型,其中公路总里程达8411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192.4公里,位居全省第一,且基本形成了“六横三纵”高速网,为满足全市重点产业集群的物流需求打下良好基础。2024年1-11月,全市货运量完成1.527亿吨,其中公路货运量0.911亿吨,占总量的59.7%,仍然是最核心、最基础的运输方式。同时,常州城市物流辐射力排名全国25位,物流吸引力56位,说明我市市场规模、枢纽布局仍未形成协调发展局面,物流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问题分析

1、公路物流通道建设仍存短板。部分高速公路货运通道过境、对外交通重合,货运交通量相对集中。普通公路货运通道穿越市区、镇区,内外干扰严重。

2、公路物流管理体制有待提升。行业运输管理方式与部门管理体制并存,且各部门和板块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发展合力尚未形成。

3、产业规模和绿色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规上企业数量与省内排名靠前地区有较大差距,企业投入绿色运输装备和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偏弱。

对策建议

1、提升政策与规划层面的引导机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落到实处。建议将公路物流发展纳入全市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重点领域,进一步明确发改、交通、公安、邮政等主管部门职责定位,做好省、市、区各级扶持政策的集聚统筹,打造各级扶持政策的“合订本”、“直通车”,利用信息化平台推向广大货运及物流企业。在招商引资领域给予货运和物流园区建设运营企业以同等条件支持。

2、推动公路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充分利用编制“十五五”物流发展规划等契机,锚定打造长三角交通中轴枢纽的发展目标,加强公路货运场站、枢纽、通道的规划统筹,实现更高水平多规合一,形成点、线、面协调的公路物流布局。重点在沿长江、沿运河、沿铁路建设一批综合性公路物流枢纽,通过优化“物流中心末端配送”的城市配送体系,减少运输里程,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快重点公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宁常高速、丹金高速、腾龙大道、城市快速路延伸线等通道建设,加快打通沪宁第二高速通道和扬州至乐清高速公路,为进一步提升常州区位优势和畅通公路运输提供支持。

3、促进物流信息和绿色节能技术发展。在市级层面,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加快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区域性公路物流信息平台,将物流信息系统与交通指挥、应急管理、运政管理等系统联通,构建循环型公路物流系统,通过共同配送、统一集货、统一送货的方式来减少货流,优化企业间的资源共享配置,提高运输效率。建立碳排放核算交易机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推广、配套设施建设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运输装备,降低公路物流能耗。

4、推动公路物流与其他运输方式的高效联动与有效衔接。结合“水运江苏”、“水运常州”建设目标和我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的工作部署,推动公、铁、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的协调联动,发挥公路网络灵活优势,重点提升集装箱公铁、公水联运衔接设施建设和多式联运承运人培育,鼓励发展集拼集运、模块化运输、“散改集”等运输组织模式,培育有竞争力的“门到门”公铁联运、公水联运服务模式。要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通过壮大市物流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央企资源等方式,加快培育链主型物流企业,在市场开发和运营层面提高公路物流与各类运输方式的联动水平。

重点建议清单1:

将公路物流纳入全市物流产业总体布局,明确各主管部门职责,统筹各级扶持政策,并加强公路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公路物流网络布局。

重点建议清单2:

构建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优化公路物流资源共享配置,同时建立碳排放核算交易机制,加快淘汰落后运输装备,推动绿色运输模式发展。

重点建议清单3:

推动公路物流与其他运输方式高效联动,重点提升联运衔接设施建设,支持物流集团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加快培育链主型物流企业,提高联动水平。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298号的答复

无党派界: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常州公路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近年来,我市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全力建设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围绕“1核心3枢纽8中心”物流空间布局,全力保障资源要素,统筹安排物流用地,优先支持物流枢纽、示范物流园区和列入“十四五”物流专项规划的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强化政策扶持,推进物流主体建设,新运冷链、东港集装箱物流中心、西太湖互联网产业园物流基地、顺丰智慧物流园等一批项目建成投运。全市已建成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1个,省级重点物流企业32家、示范物流园区5家,新增省级物流载体数量居全省首位。全市共有道路货运经营业户1.6万户、车辆4万辆,道路货运经营业户集中度、专业度进一步提升。2024年完成公路货运量10226.81万吨、货物周转量102.6亿吨公里,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持续降低。

根据中办、国办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以及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要求加快完善综合运输集疏运体系,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为抓手,完善综合货运枢纽和集疏运网络,支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在此背景下,我市将以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为着力点,以重点物流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物流基础设施支撑,推动公路物流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聚焦打造“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运输效率。年内常泰长江大桥、常泰高速南接线建成通车,腾龙大道智慧快速路全线贯通,花海大道主体工程完工,苏南运河“三改二”工程交工验收。开工建设宁常高速公路金坛至武进段、常溧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中吴大道西延智慧快速路工程二期、机场路快速化改造二期。加快盐泰锡常宜铁路、丹金高速公路、锡宜高速公路扩建、沪武高速公路扩建、龙江路高架北延、312国道常州横林至湖塘东段工程、341省道溧阳段改扩建工程、232省道沪武高速公路扩建配套工程、德胜河航道整治、常州奔牛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建设,争取更多实物工作量,跑出发展加速度。

二是优化物流网络布局。坚持规划引领,出台《常州市综合货运枢纽发展规划》《常州市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方案》,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物流体系,加快推进东港绿色智慧物流园、常州现代物流港、德胜河新北港区等一批物流枢纽建设,盘活运河西港资源,打造常州市区西部地区生产资料分拨中转中心,促进物流园区、港口与公路物流的融合联动,提升货运效能,服务公路物流需求。

三是推动智慧绿色转型。加快打造常州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公路物流信息纳入,分批实施政务服务、多式联运、智慧港口、智慧仓储、物流交易、供应链服务等业务系统开发,打造好现代智慧物流底座。推进交通新能源发展,依托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服务区、港口码头、公交场站等交通存量资源,积极探索“交通+新能源”融合发展示范场景,扩大新能源在交通领域应用范围。强化碳足迹管理,探索物流园区节能改造与循环利用模式。大力推动老旧营运货车更新,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货车更新换代,同时推出“交运贷”服务,降低公路运输融资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

四是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充分利用常州水、陆、空、铁集聚优势,大力提升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深化“一单制”“一箱制”试点改革,加强与上港集团长三角公司、海铁联运公司合作,提升集装箱公铁、公水联运衔接水平,鼓励发展集拼集运、模块化运输、“散改集”等运输组织模式,培育“门到门”公铁联运、公水联运服务模式,推动实现多式联运基础设施“一体衔接”、联运线路“一网联通”、运输信息“一站互享”、联运规则“一单到底”、发展环境“统一有序”,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恳请一如既往地关心交通运输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

 
主办单位:常州市交通运输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2号楼A座    邮 编: 213022
联系电话:0519-856821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