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关于加速东方新城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优化布局的建议
建议人:严旭华等7人
建议内容:
的建议
背景情况
从一纸规划到落地成景,常州东方新城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演着造城传奇。2023年,经开区文化活动中心落成开放;2024年,常青里文化旅游街区建成开街,科技金融中心竣工招引,东方数字经济产业园、东方三新产业科创园建成投运,云湖大厦、江南大厦、中天常州大酒店加速建设。水光潋滟的东方云湖、绿意葱茏的东方广场,共同组成了经开区的“城市客厅”,呈现出一个面向未来的新城中央公共开放空间。
随之而来的是文体旅热度持续升温。首届东方新城半程马拉松开赛,万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跑者成为美丽新经开的亲见亲赏者、最佳宣介员;大运河小铁人三项系列赛、“追光新城•看东方”健步行火热举行,沿着运河赏新城成为潮流活动。区文化活动中心今年上半年举办各类活动140余场,吸引13.9万人次到馆;大运河文化季、东方云湖阅读季等特色活动实现全民共享,“书卷气”越来越浓。点灯后的常青里文化旅游街区,夜生活节、电音泼水节派对轮番上演,成为又一网红打卡地、活力新商圈。
问题分析
作为东方新城第一批建成项目,经开区文化活动中心由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三部分组成,以优美的空间和优质的资源面向市民群体提供图书借阅、阅读推广、公益课程培训等服务。其中,经开区图书馆馆藏图书15万册,区文化馆22个功能教室免费开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艺术课程和培训班,包括绘画、舞蹈、音乐等18门课程。活动中心承载着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但运营一年多来整体呈现出资源利用率不高、群众获得感不强的局面。
此外,与文化活动中心隔湖相望的常州“新地标”——常青里文化旅游街区作为常州首个创新性POD(公园一体化商业设施)商业综合体,地上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共有25栋单体建筑,飞檐翘角、白墙瓦黛,将江南水乡街巷、龙城特色文化与现代商业有机融合,致力于打造“公园 ”滨水休闲商业街区。但相对于同期开放的万象城的火爆人气,这里是人流较少。
上述这些矛盾究其缘由,问题集中在区域场馆公共交通连接不足,限制了市民游客尤其是周边及北部区域居民便捷访问的能力,主要体现在:
1、周边公共交通线路局限。经开区文化活动中心距离地铁2号线五一路站(2号口)1.2公里、潞城站(4号口)1.5公里,步行需耗时15至20分钟;距离公交线路230路东城路芙蓉大道站700米、公交线路555路丁剑路新河路站800米、公交线路99路五一路芙蓉大道站1.2公里,步行需耗时10至15分钟;目前仅有204路公交车直达,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民到访需求。
2、北部区域公共交通空白。从常州北站、江南环球港、文化广场、恐龙园等重要人流集散地到经开区文化活动中心没有直达公交线路,北部区域居民或外来游客公共交通前往东方新城中心城区单程需要耗费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大大降低了区域间流通的便利性。
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途径,是市民享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场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元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7年3月1日起,全国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这些法规和文件对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要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而公共文化设施的市民知晓度和交通环境的便利性直接影响着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权益的效果。
对策建议
1、研究制定并推动公共交通规划方案落实
2024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第十一条标明,“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区、交通枢纽、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商业中心等大型建设项目,应当统筹考虑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文件要求配套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建设相关设施并同步投入使用。”
经开区文化活动中心投入运营一年有余;沿东方二路,东方新城地标建筑正在拔地而起,中心城区板块的城市天际线已经初现。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科学制定配套公共交通规划布局方案并确保顺利实施。
2、结合需求持续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布局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交运发〔2023〕144号)指出,要支持发展“公交 旅游”服务模式,适度加密主要客运枢纽至城市景区景点的公交线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
在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中,可考虑从两个方面优化区域布局:一是调整现有公交线路走向,从北部人流密集区域的常州北站、江南环球港、恐龙园、常州市文化广场等增加或延伸线路延伸线路直达东方新城中心城区,加强区域间的人员往来及资源流通,形成区域互补的良好机制氛围。二是在地铁2号线临近站点增设公交线路,确保至少有一条线路能够覆盖文化活动中心、常青里、产业科创园等公共场馆设施、文旅集散地及产业集群,增强区域内部的交通联系。
综上所述,这座颇具气场的现代化新城,正以高速发展的姿态向我们走来。加速优化公共交通优化布局,不仅是解决当前交通不便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区域文化繁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常州东方新城的城市建设、产业运营亦或是生态发展,都将走在常州地区前列。
望相关部门予以重视并采纳实施。
重点建议清单1:
从北部人流密集区域的常州北站、江南环球港、恐龙园和常州市文化广场等点位增加或延伸线路延伸线路直达东方新城中心城区,加强区域间的人员往来及资源流通,形成区域互补。
重点建议清单2:
在地铁2号线临近站点增设公交线路,确保至少有一条线路能够覆盖经开区文化活动中心、常青里、产业科创园等公共场馆设施、文旅集散地及产业集群,增强区域内部的交通联系。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230号的答复
严旭华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速东方新城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优化布局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目前,城市北部人流密集的常州北站、江南环球港、市文化广场等节点均位于地铁1号线沿线,与经开区中心城区的公交联系主要通过地铁1号线换乘2号线实现;恐龙园与经开区中心城区的公交联系可通过99路(恐龙城公交枢纽-戚墅堰公交中心站)实现,由恐龙城公交枢纽始发,开往戚墅堰公交中心站,线路途经东方新城中心城区。在科技金融街区、常青里文化旅游区、经开区文化活动中心周边,设有204路、230路、555路。市民可乘坐上述公交线路直达或者通过换乘到达市区主要出行目的地。
随着经开核心区文化活动中心、常青里文化街区、东方三新产业科创园等公共服务、文商旅、产业用地的建成投用,“城市客厅”逐步起势成形,片区的交通格局和需求特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目前,我局正积极与常州经开区管委会研究片区公交线网的科学规划与调整,一是打造高频地铁接驳线路,拟通过新辟线路、优化既有线路等方式,打造串联地铁站与文化活动中心、常青里文化街区、东方三新产业科创园等核心区重要节点的高频地铁接驳线路。二是常态化开展公交线网优化。积极构建串联东方东路南部核心地区、潞城和遥观人口密集区、重要地铁站点的公交线路,强化城市核心区与经开区人口、商业密集区的公交直达联系。三是探索“云公交”“预约公交”等发展新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智能调配公交运力资源,不断精确匹配市民个性化公交出行需求,以新技术赋能公共交通新发展,稳步提高公共交通智慧化水平。
恳请一如既往地关心交通运输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