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常州市交通运输局、常州公交集团分别申报的《“数字大脑”赋能公交高质量发展》《需求响应式“云公交”在镇村区域的应用》成功入选中国公路学会城市交通分会2025年度城市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案例。
常州公交“数字大脑”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省率先整合公交出行数据、海量网络出行数据,建立了包含线网分析、客流分析、智能调度等系统在内的人工智能模型,为线网优化、运能投放、资源调度、便民服务等方面提供有效支撑。系统投用以来,优化了运力和客流不匹配的118条线路,撤销合并优化低效线路60余条,车辆满载率从35.8%提升至41.3%,年减少低效里程1000余万公里,年节省运营成本2500万元;63条线路实施“响应式停靠”,通行效率提升13%;实现“集中调度+现场作业”的智能调度模式全覆盖,调度效率提高3倍。
常州公交在全省首创“常规公交+预约响应”服务模式,先后开通6条需求响应式“云公交1.0”线路,即在线路客流较少的路段增加虚拟预约站点,实行需求响应(即有预约开行、无预约不开),累计减少无效里程3000余公里。在此基础上,全国首创5座小汽车需求响应式“云公交”,陆续迭代推出“云公交2.0”“云公交3.0”“云公交4.0”,以“点—线—面”逐步构建网络化服务,实现在既有公交线网区域内,以最优路径、最短路程、最少时间为市民提供定站点不定线路的需求响应式服务,大幅提升公交出行效率和服务品质,其中“云公交3.0”实施以来日均运营里程减少30%,运送速度提升100%,客流提升超过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