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在常州市钟楼区金色新城小区门口,一块印有“滴滴助老打车点”的指示牌格外醒目。这是常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联合滴滴出行、南大街共同打造的全市首个智慧助老出行服务点。通过“科技+服务”双轮驱动,执法人员与社区、企业携手破解老年人“打车难”问题,让城市治理更具温度。
“过去不会用手机,站在路边半天打不到车,心里着急啊!”81岁的巢奶奶谈及以往经历仍感慨不已。面对老年人“触网难”“出行难”的双重困境,常州市交通执法部门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网约车平台公司创新推出“一键叫车”解决方案,打出“硬件适老+服务助老”组合拳:放大尺寸的二维码、高对比度红黄配色界面、适老化大字操作指南,让老年人看得清、用得顺;针对无智能手机群体,设立专属叫车热线,由人工客服代叫车,确保服务全覆盖。助老打车点启用当天,在执法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巢奶奶已能熟练使用助老打车点扫码叫车:“点两下,车就到,太省心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适老化设计的改进方案,均源于执法人员在走访多个社会过程中,收集的老人实际需求。执法四大队一中队中队长邹洋介绍:“前期我们每组织执法人员到多个社区调研,老人反馈说那个打车软件字太小,不带老花镜看不清,最终扫码后的下单界面尺寸放大三倍;还有反馈说手机定位不在下订单的位置,最终固定点位,上车地点不再飘忽不定....”这一转变背后,是交通执法部门“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生动注脚,更是破解行业资源错配的创新实践
从被动候车到主动响应,从破解出行难题到构建适老交通,常州通过数字化打车站点、全时响应服务系统、立体化助老配套,为银发群体重塑了现代城市的出行图景。这一实践不仅是对‘科技向善’理念的生动诠释,更为构建‘城市温度’提供了范本,让每位市民都能感受到“全龄友好型交通出行模式”带来的切实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