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质量效能提升
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解读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质量效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5月24日,现进行解读:
一、起草背景
交通运输是党中央明确推行综合执法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先后出台了《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对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出系列部署。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要求,强化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管理,我们在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2021-2023年)的基础上,接续开展又一个三年行动,推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能转变。为此,我们研究起草了《行动方案》,以推进行政执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导向,以切实维护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质量效能,以高质效执法服务保障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二、起草思路
在研究制定这些任务举措时,主要围绕以下几条主线:
一是以严的基调持续正风肃纪。继续推动落实执法规范化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查纠整改,持续保持高压态势,防止执法领域突出问题反弹倒灌。同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强化对执法工作的全方位、全流程、常态化、长效化监督。
二是切实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执法为民理念贯穿到执法全过程、各环节,严格规范处罚实施,优化执法方式,密切联系群众,为从业人员织密权益保障网,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感。
三是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进一步深化以“基层执法队伍职业化、基层执法站所标准化、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化、基层执法工作信息化”为内容的“四基四化”建设,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基本功。
四是突出行政执法的服务保障作用。立足服务人民群众、服务中心工作,把执法工作放在优化营商环境、维护行业安全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去定位和谋划。促进执法与业务相融合,切实发挥好执法的服务保障作用。
三、在持续正风肃纪方面,将重点采取的举措
一是在加强思想教育、强化执法监督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求各地组织“执法为民”专题教育,开展“为何执法、为谁执法、如何执法”大讨论,定期召开思想交流会,深入开展自我剖析、深挖思想根源,从思想上、作风上、服务上找差距、查不足,引导执法人员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决摒弃以罚代管、“执法就是罚款”等错误认识。另一方面,推动组建部省两级执法督查员队伍,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基层执法一线开展常态化查访。查访将探索“无感式”,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高监督效能。各地也可以组织开展执法满意度第三方评估,加强执法监督。
二是在完善裁量基准、规范裁量活动上下功夫。研究起草规范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裁量工作的指导意见,从认定违法事实、调查取证、适用法律、作出处罚裁量、遵守法定程序等执法办案的全过程,规范裁量权的行使。研究制定高频处罚事项裁量工作指引,针对执法实践中常见的处罚事项,指导执法人员针对性作出公正裁量。各地也要继续完善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在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中一并明确从轻、减轻、不予、可以不予、从重处罚的具体情形。同时,依法查明违法事实,按照法定程序收集证实当事人是否违法、违法情节轻重的证据,综合考量具体案件的裁量情节,依照法律规定和违法事实实施行政处罚,严格履行案件内部审核程序,切实做到过罚相当、宽严相济、法理相融。
三是在严格人员管理、严格执法程序上下功夫。严把准入关,未取得执法证件的人员不得独立从事执法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执法人员依法暂扣、收回或者注销其执法证件。同时,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合法、及时、客观、全面收集证据,落实重大处罚决定法制审核和集体讨论制度,充分保障当事人陈述申辩权、听证权、救济权,依法审慎实施行政强制和证据登记保存,妥善保管并依法处理涉案财物。
四、在夯实基层基础基本功方面,将采取的主要措施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必须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深化“四基四化”建设,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正面典型的示范引领。注重发掘、梳理、总结典型案例,设立一批基层执法联系点,推选一批爱岗敬业、忠诚担当、廉洁奉公的优秀大队长,打造一批执法为民服务品牌,推广一批执法质效提升工作法,以点带面推动基层执法工作提质增效。近期,我们也在征集具有实效性、创新性、可推广性的行政执法“四基四化”建设典型案例,有基层执法站所类的,有执法大队长类的,有执法为民服务品牌类的,还有执法质效提升工作法类的。将来,我们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编制案例集、印发工作简报、举办培训班、片区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强化正面引导和激励,加大对典型案例的交流推广力度。同时,通过部网站、中国交通报等,对基层一线的鲜活案例进行宣传报道。
二是持续提升执法队伍素质能力。在提升政治素质方面,推广“执法在路上、党建在车(船)上”工作法,把执法车(船)打造成党员学习的“流动教室”和执法服务的“一线堡垒”;结合职业道德规范、执法禁令、风纪规范,制定执法作风检视清单,组织执法队员每月对照检视一遍;开展执法形象提升工程,围绕个人形象、备勤室形象和窗口形象,进行“小切口”的优化整改。在提升办案能力方面,全面推进学法用法制度,领导班子带头学每季度集中学法,执法人员跟进每月集中学习研讨;通过举办大(中)队长讲堂、疑难案例分析会、执法微课堂等,带动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提升;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和跨领域轮岗锻炼。我们正在遴选部省两级执法师资,完善执法人员培训考试系统的培训课程和考试题库,为各地开展教育培训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三是强化执法领域的基础性研究。交通运输基层执法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但是点多面广,千头万绪,社会关注度高,需要不断加强基础性研究,才能更好指导执法实践。我们将聚焦基层执法实践的问题困难、执法工作的短板弱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组织开展基础性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建立完善交通运输执法领域基础制度、规范标准、工作指引、业务指南。
四是加快推进智慧执法建设。在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执法工作要摒弃“人海战术”“守株待兔”等思维惯性,加快推进智慧执法建设,提升执法监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避免执法扰民。对于执法人员来说,要提高执法记录仪的配置率,确保到2026年底前,一线持证在岗执法人员全部配备执法记录仪,这不仅是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的需要,也是加强执法监督的需要。对于执法机构来说,要因地制宜开展数字化执法监管场景开发应用,比如有的地方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约车源头数据自动采集、智能比对,识别无营运证、无从业资格证的情形,形成精准布控查处违规网约车的应用场景。对于交通运输部门来说,要加快执法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和互联互通,特别是加快推广应用全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深入推进部省执法信息系统联网,全面实现执法数据的归集共享。(以上内容转载自交通运输部官网,转载时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