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经济运行数据,常州港的“成绩单”颇具亮点——今年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200多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8.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2.8%,再创历史新高。数据背后,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是转型升级如火如荼。近年来,常州港按照“专业化分工、一体化经营”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水运效能,奋力谱写水运图强新篇。
乘“新”之势,港口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常州港紧扣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布局,全方位提升港口枢纽能级。政策规划引领先行。因地制宜编制《常州港港口总体规划》,出台《加快推进“水运常州”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水运建设重点任务,充分挖掘常州港发展动能,铺设水运建设坚实基石。物流配套逐步完善。录安洲码头建成九类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取得九类危险品经营资质,打通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整车运输通道。深化服务畅通出口。创新长三角“新三样”危险货物水水中转“一单制”“一箱制”运输模式,高质量服务常州“新三样”产品出海。
逐“绿”而行,绿色港口创建成果丰硕。目前,常州港6家码头中已有4家获评省级绿色港口称号,创建覆盖率达67%。港口港容港貌全面提升。录安洲码头可绿化区100%绿化覆盖、启凯德胜码头散货堆场腾退建设生态公园,港区道路和夹江大桥全面提升改造,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光伏发电设施广泛应用。启凯德胜码头0.5MWP光伏项目全年可发电量50万度,国能常州码头光伏项目年均发电量达898.07万度,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大幅增长。录安洲码头上线全国首套大规模气膜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1153万度。减污降碳工作高效推进。全面建成粉尘在线监测系统并投入使用,录安洲码头气膜大棚、国能和启凯德胜码头钢结构大棚等均已建成,其中录安洲气膜大棚为长江流域全国首家。码头公司负责人指出,“有了大棚以后,从根本上解决了散货码头治污水、治扬尘的难题”。
以“智”提质,智慧港口建设稳步推进。港口装卸工艺水平持续优化。录安洲码头完成生产工艺全流程改造,从船到库、从库到船实现水水全流程中转,全年装卸量可替代短驳运输43.5万车次。国能常州码头对卸船机进行抑尘科技改造,运用全封闭传输物料技术实现“码头不见煤、空气无粉尘”。码头智能化作业水平显著提升。录安洲码头建成4号泊位远程操控自动化集装箱堆场,作业效率稳步提升。国能常州码头智能化运煤船清舱机发明专利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真正实现“智慧、无人、绿色、零碳”清舱作业。信息平台建设取得成效。录安洲、宏川石化等码头不断加强动态业务数据库建设,依托货物、船舶等业务数据以及港口自我感知数据的采集,分析不同生产调度方案的实施效果,不断优化调度策略。
日新月异,动能澎湃。常州港正以“全力冲刺”的姿态,推进港口绿色化、智慧化发展,激发港口发展新活力,力争用发展成果交出硬核答卷,真正把水运通道升级为发展通道,为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常州”贡献港口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