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关于加快港口码头建设,降低我市制造业物流成本的建议
建议人:黄国栋等
提案内容:背景情况
为支撑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市委市政府提出“532”发展战略,其中构建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是重要的切入点。沿江港口是我市重要的对外运输窗口,也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物流基础,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江港效能是常州市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抓手。
问题分析
目前我市沿江港口及相关设施主要存在以下若干问题:
一是沿江港口能级偏小、同质竞争严重。
常州可利用江港岸线资源仅8公里,先天存在制约因素。2021年江港货物吞吐量为5201.9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5.5万TUE(港口吞吐量仅为江阴港的15%,集装箱为59%),其中集装箱重箱运输量不足20万TUE(据统计,我市年均集装箱重箱生成量约100万TEU)。江港金属矿、煤炭、矿建材料和非金属矿石等散货共占吞吐量的85%以上,散货占比过大,集装箱占比较小,与产业关联度不强。目前,江港主要是录安洲码头(省港集团和中天钢铁各占股一半)、华润码头、新长江码头、国电码头和建滔码头,均为业主码头。民企逐利,缺乏相互分工协助,货种多为利润较高的散杂货,集装箱占比较低。港口投入偏少,设施老旧,码头效率较低,其中录安洲码头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35.5万TEU,基本达到瓶颈。
二是沿江港口功能不强、对外吸引偏弱。
全市仅有录安洲一家集装箱码头企业,且吞吐量受夹江大桥及码头后方堆场限制,难以做大做强。常州港与上海港之间合作关系偏弱,对外运输能力不强,运输效率不高,对企业吸引力不足,大量货物流向临近的江阴港和太仓港。江港与常州综合保税区空间距离较远,一类开放口岸功能体现不足,中转分拨功能受限,缺乏较强的外贸运输能力。
三是港口设施发展滞后、新产业支撑不足。
我市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2022年全年产值预计超过5000亿元,其中新能源整车制造产值预计超2800亿元,整车产量达30万辆,预计2025年常州新能源车辆产能将超过100万辆。新能源产业是我市迈向万亿之城的关键,也是实现国际化智造名城的有力抓手。但我市港口发展滞后,难以满足新能源产业的物流需求,港口缺乏滚装码头,车辆对外运输主要依托费用较高的公路方式;港口缺乏电池危险品运输资质、堆场空间不足,电池出口仅能依靠公路短驳至上海港,每标箱增加运费约1.5万元(据统计,电池出口需求约2万标箱/年)。
对策建议
为提升港口能级,服务产业发展,建成立足本市、辐射区域的综合性港口,建议:
一是加强政府主导,发挥国资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引导作用。
进一步加强国有资金入股,积极与社会资本合作,构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物流体系。近期加强与录安洲码头的深度合作,开展水水转运、ICT码头等业务共建;逐步谋划新长江码头的引入国资,建设新型智能化、现代化江港,重点发展集装箱业务,增加江港对我市制造企业的物流支撑。
二是引入发展势能,发挥外力在港口长远发展方面的破局作用。
水运的发展,沿江港口是核心,而江港的发展,加强与上港集团是关键。常州市是长三角的地理中心、与洋山港之间间距完全符合构建水水中转枢纽的条件(距离洋山港约260公里),且长江水运条件良好(注:常州至上海均为12.5米深水航道),内行航道网络发达。应加强与上港集团合作,构建上海港“异城同港”,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建议近期在录安洲码头建设ICT中心,积极引入上港集团资金共建新长江码头,实现水运能级跃迁。
三是抢抓发展机遇,发挥物流对新产业跃迁的引领保障作用。
建议近期在录安洲港创建危险品运输资质,在江岸腹地新增危险品堆场(考虑录安洲码头堆场空间不足),满足动力电池出口需求。建议加强与汽车制造企业和码头企业对接,明确技术标准,推动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推进宏川石化码头滚装码头改造,提升港口的车辆运输保障能力,降低汽车制造企业运输成本,为进一步招引相关优质产业奠定物流基础。
四是发展枢纽经济,发挥物流在产业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
构建更开放的交产城融合发展格局,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发展江港偏好型产业。建议与镇江、泰州共同谋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方案和产业产业发展方向,重构滨江产业园,围绕机械制造、化工新材料、汽车制造、港口物流、环保产业等方向,形成区域产业新高地,构建常州市北向门户经济活力新区、跨江融合桥头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典范。
重点建议清单1:
加强与录安洲码头深度合作,开展水水转运、ICT码头等业务共建;谋划新长江码头引入国资,建设新型智能化现代化江港,重点发展集装箱业务,增加江港对制造企业的物流支撑,不断完善物流体系。
重点建议清单2:
利用我市地理优势和良好的转运条件,加强与上港集团合作,构建上海港“异城同港”,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在录安洲码头建设ICT中心,积极引入上港集团资金,共建新长江码头,实现水运能级跃迁。
重点建议清单3:
近期在录安洲港创建危险品运输资质,在江岸腹地新增危险品堆场,满足动力电池出口需求;加强与汽车制造企业和码头企业对接,明确技术标准,推动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推进宏川石化码头滚装码头改造。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第113号的答复
黄国栋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港口码头建设,降低我市制造业物流成本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深入贯彻落实“532”发展战略,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常州港作为我市重要的物流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地位愈加凸显。2022年,市政府成立沿江港口发展规划工作专班,全面开展沿江港口发展政策研究,统筹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利用、港口转型升级、集装箱发展等重点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更高能级的新能源之都、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发展目标,对加快港口码头建设,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市交通运输局正会同相关部门及新北区政府,通过做大做强常州港水运枢纽,推动港口企业转型升级,构建“通江达海”的水运大通道,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德胜河三级航道整治和港口发展新形势,系统研究港口物流需求,加快布局“1+5”(沿江常州港,内河常州东港、溧阳港、金坛港、武进港和新北港)港口枢纽体系,实现港口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和长江港、内河港的高效联动,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常州港圩塘港区功能提升路径,加快推进录安洲港区和夹江港区能级提振,目前正在编制相关方案,完善以集装箱为主的多用途码头和绿色散货码头、兼顾汽车滚装、重件运输等服务功能,将常州港建设为长三角交通中轴、现代物流中心的核心极。
二是加强资源整合,增强发展后劲。成立常州市物流产业集团,将常州综合港务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整体划转物流集团,并以此为契机,采取整体收购、国有资本参股、引进战略合作(中远海运、上海港等大型企业)等方式,加快推进沿江港口资源整合,提升政府在港口开发建设、资源整合和一体化经营等方面的主动权。加强与太仓港、上海港之间的联动发展,积极协调上港集团ICT分拨中心项目及时落地沿江港口,全面做强集装箱“陆改水”业务,加密常州港—上海港航线,健全常州至上海的江海航运网络。推进溧阳港与省港集团深度融合,深化运河东港与上港集团战略合作,加密金坛港现有集装箱航线航班,争取“沪太通”等政策模式延伸至金坛和溧阳港,保障内河集装箱运输持续发展。
三是加快功能拓展,提升服务能级。当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围绕常州整装汽车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需求,市政府正在专题研究水路运输保障方案,并组织录安洲码头、比亚迪公司开展汽车滚装业务对接,推动录安洲码头滚装临时方案稳定运行;同时,推进录安洲码头开展第九类危险品集装箱直装直取业务,加快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水路运输瓶颈。
恳请一如既往地关心交通运输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