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交通运输部组织专家组对我市绿色出行城市创建工作进行考评复核。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局副局长殷国祥、市政府副秘书长曹建中、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薛晔、副局长周旭栋及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等9家单位相关人员参加汇报会议。
专家组上午实地察看了地铁指挥中心、地铁文化宫枢纽站,体验了公交车、高铁生态公园慢行绿道和公共自行车等项目。下午听取了我市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工作汇报并开展交流质询,系统全面了解我市绿色出行城市创建成效。专家组一致认为,常州市高度重视绿色出行创建工作,组织部署周密,多部门协同联动,创建措施得力,工作成效显著。
自2020年启动创建工作以来,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发改、公安、住建、城管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21年底,我市绿色出行比例超72%。
强基础,构建绿色出行城市道路网。一是构建持续安全的慢行网络。推进城市道路“窄马路、密路网”,加大次干路、支路、街巷建改力度,完成大仓路、皇粮浜、老城厢等片区161条道路建设和改造,“百年学府路”罗汉路和“常州最美林荫路”红梅路成为市民绿色出行的“网红”路。加快推进慢行设施升级,42个路口加装114个遮阳棚,在轨道交通沿线、新堂路、北塘河路等28个路口设置中央行人驻足区,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超9万米;二是打造和谐美丽的慢行绿道。连续11年实施生态绿城建设工程,生态绿道慢行系统密织成网,新增生态绿道70条,累计建成161条、754公里。形成“九道十二片”和“四源九组团,双环十八廊”空间格局,市民绿色出行舒适度进一步提升。最新江苏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显示,常州公众对环境绿化情况满意率位列全省第一;三是建设快速高效的公交走廊。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公交专用道设置方式,因地制宜的设置全阶段、早晚高峰、路口专用等形式的专用道,累计建设152公里,公交专用道设置比例超15%;83个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设置信号优先和路口优先标志,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比率达31.7%。
促融合,打造绿色出行立体交通网。一是地铁形成十字骨架。地铁1号线、2号线陆续开通运营,形成十字骨架,地铁在绿色出行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基本确立;二是“三网”融合不断深入。动态构建“地铁+公交+慢行”顺畅绿色出行链,围绕地铁1、2号线开通运营,新辟优化公交线路41条,运营5条高频地铁接驳线路,设置公共自行车站点75处,目地铁1、2号线沿线300米内公交线路和公共自行车站点衔接率达100%;三是慢行系统全面铺开。兼顾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市民绿色出行需求,在省内率先开展有桩公共自行车试点项目,目前已建站点2286个,投放车辆近4.5万辆,高峰日均骑行突破10万人次。经综合评估,近年来,我市客流较大道路早高峰拥堵指数下降26.2%、平均车速提高31.6%,拥堵治理成效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优服务,织密绿色出行便民服务网。一是车辆场站绿色化。新增658辆纯电动车,新能源公交车使用比例超过62%;建成充电站41个,充电桩477个,有效保障纯电动公交车正常运营;二是绿色出行智能化。积极拓展市民卡、龙城通卡、全国交通一卡通的服务领域,实现地铁与公交“一卡通刷”;所有地铁站、BRT站台、公交车辆实现“移动支付”全覆盖,加快公共交通出行链条优化整合,地铁、公交、公共自行车和智慧停车等服务接入“我的常州”,实现“一个APP,走遍全常州”。截至目前,市民绿色出行持IC卡和移动支付比例超85%;三是候车环境人性化。新增公交候车亭208个,改造提升公交候车亭182个。加快推进港湾式公交候车亭建设,23条新建城市主干道共配建港湾式公交候车亭115个,中心城区港湾式公交候车亭共计874个,港湾式站台占比达12%,市民候车环境更加舒适;四是公交服务特色化。聚焦市民多元化、品质化出行需求,开通社区巴士、健康巴士、毗邻公交、校园专线、旅游专线、红色教育专线等特色公交服务。开通溧阳—广德全市首条跨省毗邻公交,毗邻公交总数达13条;开通7条校园定制公交、15条定制公交和5条社区微循环公交,并推出全市首条健康巴士;开通常州至金坛普惠制公交线路,妥善解决多年以来常金两地公交出行难题;五是服务设施适老化。新增场站发车屏114块,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便捷的公交信息服务;加强一级踏步低地板公交车辆配备,进一步便利老年人公交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