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关于创新物流体系、降低制造企业成本的建议
建议人:高纪庆
提案内容:《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常州紧跟大势,将推进工业制造明星城建设作为未来三年的重点规划。紧抓新经济发展机遇期,依托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做好智能制造提质扩面工作,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展现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常州样本”。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当前,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增强,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流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的重要因素,物流与制造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动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进一步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是整个常州制造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问题分析
1、目前常州物流不能有效适应制造业发展需求。常州制造业产品对外出口,主要依托水路,而现有常州港作为长江主要港口,发货吞吐量低、码头配套不足、驳船出运比例较少,无法满足本地制造企业货运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还增加了企业的仓储成本。以光伏企业天合光能为例,天合光能是常州港第一大集装箱出口用户,2018年出口10081个40英尺高柜,常州港驳船仅占比42.45%,不到一半。而2019年出口10924个,驳船占比略提高,也仅为54.45%。2020年因疫情影响,客户交期紧急,可用驳船的比例更是大幅下降。
2、当前各类运输方式分担比例不合理。制造业产品较多是基于基地直发,大部分属于联运方式,很难将其运输方式分开。常州的路运有一定区位优势,以光伏行业物流成本为例,沿长江基地,常州陆运与盐城、合肥、上饶相比有6-8%的优势,与宿迁等内陆区域城市,成本更是低了约10-15%。而常州对外物流运输中,水运为主,铁路及公路运输较少,尚未充分发挥现有陆运区位优势。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013号的答复
高纪庆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物流体系、降低制造企业成本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抢抓长江经济带、扬子江城市群等重大战略机遇,以综合港务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枢纽经济,常州港作为我市重要的物流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地位愈加凸显。为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支撑我市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新北区政府及市有关部门正积极谋划,加快完善常州港功能布局,提高岸线利用效率,完善集疏运体系,实现港口转型升级。
一是拓展集装箱业务。在开通日本直航航线的基础上,加快推动东南亚直航航线的开辟,适时增开沿海内贸航线、近洋航线,进一步提升常州港外向型经济活跃度。积极开展集装箱“陆改水”试点,加强与太仓港、上海港之间的联动发展,做强常州至上海的江海航运网络,重点打造上海港集装箱调拨中心常州基地;加快推进溧阳港和运河东港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加密金坛港现有集装箱航线航班,保障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至2025年,沿江和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力争分别达到50万标箱和10万标箱。
二是强化多式联运。全面实施干线航道通江达海战略,加快芜申线溧阳城区段航道整治、魏村枢纽扩容改建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德胜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以更加完善的内河水运网络支撑常州港与内河港联动发展,提升“水—水”转运能力。开展全市铁路货运场站布局规划研究,争取纳入上位规划。提前谋划奔牛铁路物流中心配套项目,推动S239改造升级,适时启动通江铁路支线建设,实现铁水直连。持续做大做强海铁联运,常州—上海芦潮港海铁班列力争稳定在每周10班,进一步巩固上海港海铁联运示范基地地位。加快推进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信息整合,年内依托龙头企业打造我市多式联运信息化平台,满足铁路集装箱、成件包装、大宗交易、粮油集散、商贸物资高效配送需求。
三是加快资源整合。以集装箱、件杂货等专业化码头为发展重点,以公用码头“散改集”为转型方向,推动港口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按照“专业化分工、一体化运营”的思路,制定港口转型发展“一企一策”方案,成立港口转型发展平台企业并实体化运行,促进港区之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引入社会资本华彬集团参与新长江码头开发,建设智慧园区(港区),搭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加快融入江苏省港口集团一体化发展,明确区域协作分工,共建共享沿江功能和资源,提升常州港区域和能级地位。
恳请一如既往地关心交通运输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