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动态 >> 内容
 
《江苏省农村公路条例》获审议通过 6月1日起正式施行
发布日期:2020-03-05    来源:交通局  浏览次数:  字号:〖
 

3月3日,《江苏省农村公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0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的出台将为推动我省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截至2019年底,我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28万公里,农村公路桥梁5.97万座,通行政村双车道公路覆盖率超过95%,二级以上农村公路里程占比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全省农村客运班线1199条、客运车辆6684辆,开通镇村公交乡镇已达1038个,开通率超过95.8%,年出行人数超过1亿人次。全省加快构建以县级农村物流站为核心、以乡镇农村物流配送站为支撑、与地市物流中心相对接的点状辐射式农村物流站点体系,已建成县级网络节点89个、乡镇网络节点791个、村级网络节点12319个,全省乡镇实现快递全覆盖、所有行政村都有“村邮站”。

《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公路工作职责分工: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工作的责任主体,省、市人民政府监督其履行主体责任;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县道的建设、管理、养护,乡道的管理和涉及村道的行政处罚,以及农村公路的相关运营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道、村道的建设、养护和村道的管理;开发区管理机构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做好本区域内的农村公路相关工作;街道办事处履行农村公路相关职责、居民委员会承担农村公路相关工作的,适用《条例》关于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的规定。

《条例》明确,农村公路是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确立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机制,规定县乡两级人民政府的资金保障责任,明确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的投入,建立农村公路资金补助机制并适时调整。

《条例》对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和运营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县道的建设不低于三级公路技术标准,乡道、村道的建设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并同步建设必要的交通运行监测、公交站(亭)、停车区等服务和管理设施,农村公路与城市道路共线的,由城市道路管理部门配套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创新村道涉路施工管理方式,转变传统的涉路施工许可管理模式,规定涉及村道的施工活动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保障公路安全的前提下,由建设单位征求村民委员会意见,并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协议;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导沿线村民委员会有序组织村民参与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可通过购买服务、设置公益性岗位,以及采取个人、家庭分段承包等方式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村民养护队伍;地方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扶持农村公路运营,满足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乡村旅游等需要。

针对农村公路存在的安全问题,《条例》突出了三方面安全管理要求:加强安全监管和教育,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加强交通安全、公路通行、公路线路等监管,组织开展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爱路护路意识;加强安全设施防护,定期排查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完善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并根据需要合理设置照明、信号灯、警示标志、限速标志、反光镜、减速装置等设施;加强桥梁、涵闸和隧道安全管理,对农村公路桥梁、涵闸和隧道定期检查检测,对达不到安全技术要求的,及时采取限载、限行、禁行等措施,设置警示、绕行标志,并组织维修和加固、改建或者拆除重建。

 
主办单位:常州市交通运输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2号楼A座    邮 编: 213022
联系电话:0519-856821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