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结构转型升级篇
从“有路大家行车”到“五个放开”,从专业运输企业占主导到“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市场开放的背后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1983年11月,常州市运输管理处挂牌成立,拉开了运输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大幕。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全市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分别增长了15倍、50倍,达4821.8万人、323827.9万人公里;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了15倍、12倍,达14549万吨、1860791万吨公里;机动车维修产值增长130倍,达27亿元;机动车驾驶培训量增长了5倍,达15万人次。如今,常州发达的水、陆、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经日渐完善,发展成为助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
进入21世纪,“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唱响了新时代最强音。以“集约运输”、“绿色运输”、“智慧运输”、“安全运输”四大引擎为核心的动力系统,有力地推动了运输行业转型升级。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常州加快了运输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步伐,多、小、散、弱的传统运输格局逐渐被打破。常州客运班线公司化经营比例居全省领先水平。现代物流发展提速,全市共涌现出国家4A级物流企业3家,省级交通物流基地8家,省级农村物流示范点8家,形成了交通物流园区为骨干、物流中心为支撑、物流配送点为补充的三级物流体系。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和城市配送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得到试点推广。运输工具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以往司空见惯的冒着黑烟的大客车、公交车被无污染的LNG、CNG等车型取代,90%以上的出租汽车实行了“油改气”,既经济又环保。体现重型化和专用化发展方向的厢式货车、集装箱车、罐式车辆、冷藏运输车辆日益成为货运的主力军。沿海和内河运输船舶也逐步向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迈进,已经两家万吨级以上沿海运输企业,总吨及载重吨分别为54168吨、81150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在运输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交通信息平台实现了对全市营运车、船、站场、航道、港口、重点企业以及执法单位的24小时动态监控和实时指挥调度。运政业务系统不断更新换代,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出租汽车信息管理系统、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驾培智能化管理系统、二维检测监控系统让行业管理和运输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二、运输服务提升品质篇
1、长途巴士可定制
随着高速公路在常州地区的建成和全国高速公路的联网,以及国道、省道公路等级的提升,常州长途客运线路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运距不断延长。客运车辆旧貌换新颜,大宇、金龙等高级客车占据了长途客运市场。以“海豚”为标志的“常州快客”已成为江苏省知名的服务品牌。目前,全市有近1000辆车奔驰在561条班线,覆盖全国17个省区,诚信、温馨、亲情的服务真正使乘客宾至如归。
2015年以来,我市“互联网+道路客运”以及“运游结合”模式得到大力发展,通过“巴士管家”线上服务平台,为乘客提供集咨询、预约、设计、订票等功能的更加舒适、便捷的运输服务,同时探索出以“定制客运”引领企业转型升级的可行道路。
结合常州地区客运市场实际,我市成立江苏长运定制客运服务常州有限公司及金坛有限公司,先后对常州至无锡、张家港、泰州、靖江、江阴、金坛、溧阳等客运班线进行改造,以奔驰威霆、别克商务、大通等商务、新能源客车等高级小型车辆为运力,以“巴士管家”、“汽车站微信公众号”、“热线电话”等为线上平台,提供点到点运输以及WIFI、手机充电器、毛毯、茶水等便民服务,给乘客带来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目前我市共投入55辆定制客车,2017年运量24万余人次。另外,我市还结合铁路、民航客运发展,突出道路定制客运线网的灵活、机动、差异化布局,推出乡镇、景区、校园、机场等专线的定制客运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
2、出租汽车服务新
40年前,出租汽车这种司空见惯的交通工具在当时的常州百姓眼中也是“奢侈品”,而如今却衍变成普通百姓寻常的交通工具,并可通过“96196服务热线”、“常州行”手机A[P等方式实现电话叫车和网上叫车。1980年,常州市区出现了首批5辆出租汽车,实行的还是定点经营,今天,常州的出租汽车已达3680辆,平均每天运送乘客26.8万人次,年营业总额超过10亿元。
称“常州溧阳的哥带薪休假”是2012年5月份国内新闻热点一点也不为过。“的哥休假”也成为当年交通部、人社部和全国总工会在全国出租车行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典型。现在,“的哥休息休假”已经在常州市区全面推开,1582辆“公车公营”出租车的,3000余名司机可以享受每月2天的“零负担”轮休。
1995年市政府发文出租汽车管理划归交通,“机制创新”开始让常州出租走在全省前列。从出租汽车服务质量考评到“的士节”系列活动,从行业“道德讲堂”到出租汽车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出租汽车驾驶员规范经营和文明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保险和休息休假权益得到保证,“的哥休假”也成为2012年交通部、人社部和全国总工会在全国出租车行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典型。全市涌现出阳光车队、爱心车队、党员示范车队等13支品牌服务车队和叶亚平、李运胜、花红星、马荣大等一批全国闻名的优秀司机,常州出租已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
3、城乡共圆公交梦
曾几何时,火车站开往金坛、江阴、宜兴的中巴车还是常州人共同的记忆,仅仅20年时光,随着2007年常州市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中巴车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现在,密集的公交线网将城市和农村紧密连接,常金便捷巴士、常州—江阴城际便捷巴士相继开通,常州和无锡毗邻地区实现公交无缝对接,一桩桩惠民之举让农村群众出行不再困难。市区公交300米和500米半径公交站点覆盖率在全国319个主要城市中稳居第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连续三年获5A级最高发展水平。2008年,溧阳率先试点“镇村公交”模式,走出了一条“行有所乘”的惠民之路,成为全国典范。至2012年底,常州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70岁老人乘车免费,1元票价城乡通行。
在中华大地上,“常州公交”是常州的城市名片,BRT快速公交带来的便捷,全空调公交车带来的舒适、低票价政策带来的实惠、掌上公交和公交WIFI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让每一个常州人一提起常州公交都会赞不绝口。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常州公交车辆稀少,线路单一,“挤公交”被迫成为人们的生活状态。目前,常州全市已拥有城市公交线路331条,线路里程4952公里,共有公交车辆3087辆,日均客流量84万人次。拥有镇村公交线路231条,线路总长2587公里,营运车辆344辆,日均客流2.4万人次。
2016年底,我市正式向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申请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工程试点城市创建工作,2017年8月,我市成功入围“十三五”期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到“十三五”末,常州将全面建成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城市公交、公共自行车等交通方式多位一体的城市公共交通格局。
4、共享单车绿色行
公共自行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于节约道路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有着积极意义。为满足群众对于公共交通出行服务的新需求、新期待,2018年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和推进绿色出行,积极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网络,年内投放2万辆有桩单车”,按照“整体规划、全面实施、一次成网、适时优化”的原则,于2018年12月1日前全面投放到位。
市区有桩公共自行车模式汲取了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优点,政府对市场进行科学引导,能实现车辆投放总量控制;通过固定桩位,能规范车辆停放秩序;通过加密优化自行车站点分布,能以有桩实现无桩的便利;由企业自主投资经营、自负盈亏,既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又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2018年3月,我市通过招投标明确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市区有桩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截至到9月上旬,市区共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813个、桩位17460个,共投入运营车辆1.5万余辆,日前平均骑行量1.9万余次,累计骑行量115万余次。
随着有桩公共自行车网络不断建设完善,下一步交通部门工作重心将逐步转移到提升有桩公共自行车服务品质和整体形象上来,将结合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努力将有桩公共自行车这一民生工程办好办实,为我市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做出贡献。
三、品牌建设争创一流篇
随着运输服务产品由“供不应求”到“供需平衡”,再到当今简单、落后、低效服务产品“供过于求”,便利、舒适、多样化的服务产品不断推向市场供百姓选择,运输管理部门“货畅其流,人便于行”基本责任的重心,也由满足“走得了和运得到”,逐步向满足“走得安全、走得便捷、走得舒适"及“运得快捷、运得安全、运得高效”的需求转变。“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和“转变交通运输管理职能”已成为运管工作现时的主旋律。
管理服务树品牌,优质运输创一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江苏快客”、“江苏快货”、“江苏快修”为代表的服务品牌数量不断增加,96196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汽车维修救援服务覆盖全市各个角落。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挑战十分钟”被评为全省交通十大服务品牌和市文明办“窗口行业”优质服务品牌。服务品牌带动的是行业诚信体系的建立,是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是群众满意度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