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建设
※读文思廉※
廉是全民运动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初中时,刚学习这首于谦的《石灰吟》,老师解释完意义后,再带着大家大声的朗诵出来,那种震撼与感动在心中荡起了不小的波浪。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气正气让那时的我认为:为官者,当如是。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心中那小小的信念渐渐蒙上了尘埃。是因不雅视频而曝光的雷政富,是在救灾微笑而被网友们“人肉”拉下马的“表哥”杨达才,还是越来越多被曝光的贪官们?不,不对,是对这“社会常态”的些许失望。在曝光贪官的新闻下,不乏指责声,评论中充斥着大家对贪官的痛恨,对贪污行为的反感,可是在现实里,大家却还是认为这是个“人情社会”,想办成什么事第一个反应还是“找找关系,送送礼才能成”。
廉,不仅仅是要让官员廉政,让行政部门清廉,更重要的是要让全国人民树立“廉”的观念。生活中,排队的总想插队,办事的总想快点,父母想给孩子的老师送点,职工想给自己的上司送点,这些在生活中都很常见,但是,常见就是正确的吗,常见就应该是真理吗?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样生活中小小的腐败行成了风气,让贪污的官员肆无忌惮。
小时候,父母总教育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插队、托人情,这何尝不是一种“恶”,当插队的出现,我们敢于说不,而不是熟视无睹;对送礼托人情,我们勇于拒绝,而不是随波逐流,这个社会会更加清廉,让腐败没有容身之处。
※廉政格言※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3、致理必在惩贪,惩贪莫先旌廉。——清·王命岳《惩贪议》
4、贪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明)王廷相
5、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旧唐书·陈子昂传》
6、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汉·刘向《说苑·说丛》
7、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荀子·不苟》
8、上邪下难正,从枉不可骄。——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
9、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
10、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
※廉政小故事※
刘伯坚:“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
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这首题为《带镣行》的诗是革命烈士刘伯坚在英勇就义前写下的。
刘伯坚,1895年1月9日生于四川省平昌县,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坚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共旅比(利时)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1923年,刘伯坚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为中共旅莫支部和旅莫共青团负责人。1926年回国,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应邀在冯玉祥部任政治部部长。离开冯部后,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28年,再次被派往苏联学习军事,并出席了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1930年回国到中央苏区,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曾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1931年底,参与领导和指挥了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宁都起义,并担任由起义部队改编的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刘伯坚奉命留在苏区坚持斗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4日,刘伯坚率部队突围时不幸负伤被捕。他在狱中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弟被俘时就决定一死以殉主义并为中国民族解放流血”,“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嘱咐妻子和家人:“最重要的诸儿要继续我的志向,为中国民族的解放努力流血,继续我未完成的光荣事业。”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在江西省大余县金莲山上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时年40岁。
※ 廉政漫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