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公路部门建立科学养护管理机制,全市干线公路路况综合指数MQI值95.1,路面破损状况指数PCI达95.0,路面平整度指数RQI达93.7,路况指标居全省前列。
一是建立养护科学决策体系。全面运用养护管理四大信息化系统,形成在线数据监测收集、分析、决策的养护运行机制,在周期性养护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预防性和矫正性养护比重。根据路况检测结果,以三年为周期,科学制定大中修工程滚动计划,保持路况稳定。
二是规范养护管理。全面推行养护工程公开招投标、合同管理、审计制度,确保养护资金的使用绩效;大中修及危桥改造工程实行工程监理、质量跟踪和试验检测制度,工程质量始终保持优良。小修保养引入质保期要求,提高日常养护水平。
三是延伸养护外延。开展公路养护“五项整治”,更加注重公路安全防护设施、标志标线、隔音设施、服务设施、运行监测服务设备以及路域环境的维护和管理;在城区范围的干线公路按照城市长效管理标准进行保洁清扫,路容路貌始终保持整洁舒适。
四是推进机械化养护、标准化工区建设。建成标准化一类工区5个、二类工区3个,机械化达标工区3个,提高工区养护保通能力。运用扶持政策,鼓励养护企业优化机械化养护设备配置,全市公路养护与应急机械设备总数达150台套(36台套/百公里),干线公路清扫保洁、养护作业机械化率达100%。
五是增强养护应急保障能力。建成了一个指挥中心、一个处置中心、四个处置基地,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运行,分级完善路网突发事件预测、响应、指挥、调度、处置等环节制度,按照预案有序运行。路网监测设施基本覆盖全市重要干线公路,重点路段实现“可视、可测、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