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热点解答 >> 内容
 
104国道常州段“畅安舒美”示范路创建热点解答
发布日期:2015-01-07    来源:交通局  浏览次数:  字号:〖
 

    一、创建的指导思想

    围绕“一个中心、三个推进、五个提高”开展 “畅安舒美”示范路创建。即以构建“畅、安、舒、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为中心,推进决策科学化,推进技术进步,推进管理规范化,提高通行能力,提高路况水平,提高安全水平,提高出行服务水平,提高公路文明水平,通过示范路引领,促进公路交通“更安全、更畅通、更高效、更和谐、更经济、更便捷” ,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二、 创建范围

    常州溧阳段44.865公里。

    三、 具体指标

    1. 通行能力:全线技术等级标准达到公路一级。

     2. 路况水平:全线路基稳定坚实,无缺口、冲沟,边缘整齐平顺,排水系统完善,排水设施齐全、完好;边沟改造兼顾排水、安全与生态三大功能,穿城区与村镇路段边沟宜结合地方城镇建设,改造为暗排式排水,并保持排水通畅;路堤稳定、无侧滑、无沉陷和不均匀沉降,与桥涵连接处无明显“跳车”。全线路面技术状况达到良等水平(PQI≥85),经过改造的路段路面技术状况(PQI)达到90以上。全线优良率达到90%以上,无次差等路。

     3. 安全水平:公路安全保障设施齐全、完好率达到100%;公路标志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标志牌前后500米范围内无非公路标志;沿线指路信息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并保持连续性;安全技术隐患得到适时有效处理,杜绝责任性重特大交通事故;消除四、五类桥梁,当年危桥处治率100%,当年水毁修复率100%,同一路段水毁灾害重复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一级公路主要作为集散公路,在城市出入口、绕城路线和城市群连接线使用时,平面交叉间距不应小于500米;当一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使用时,平面交叉间距不应小于2公里;平面交叉遵循分级设置原则,平交道口做到标志齐全、渠化合理、设施完善、行车视距满足要求;与生产、生活道路相接时,主线的行车视距满足要求,且在公路用地范围内的被交道应铺装简易路面,纵坡一般不大于3%,并设置警示桩、减速、停让标志等安全设施。

    4. 出行服务:公路沿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供服务;全面建成一类、二类工区,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演练,完善应急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处置效率,具备较为完善的应急处置和社会服务功能。对沿线标志标线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指路标志体系,做好路网运行监测系统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及时发布公路出行信息,基本满足公众出行对服务设施和出行信息的需求。完善公路超限运输治理设施,更好地保护公路桥梁安全。

     5. 路域环境及绿化美化:完善沿线排水设施。可绿化路段绿化率100%,使公路与周边环境和景观相协调。路域环境整治达到“八个无”,即交通标志前后500米无广告,无违法建筑物和地面建筑物,无违法搭接道口和占用挖掘公路,无违法跨越和穿越公路的物体,无违法非公路标志,无路基路肩边坡非法种植物,无摆摊设点和打谷晒场,公路用地范围内无堆积物。集镇段增设硬隔离和辅道(宽度不小于3.5米)。通过完善与整治,挖掘沿线地域文化,充分反映当地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现代公路文明水平。

    6. 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积极采用路面材料循环利用技术,其中路面旧料回收率(含回收和就地利用)应达到95%以上,循环利用率(含回收后再利用和就地利用)应达到70%以上。

    7. 信息化水平:全线按照《公路基础数据库更新手册》和《江苏省公路电子地图更新手册》要求采集、更新、完善公路及公路沿线设施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数据。公路沿线交通量调查设备、超限运输检测设备、可变情报板、摄像机等外场监控设备实现数据实时上传,上传率100%;各专项工程信息化管理100%。

     四、主要任务

  (一) 推进决策科学化

    1. 科学确定升级改造措施。深入调研,全面收集基础资料;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升级改造措施。要充分利用老路,按标准断面实施改造。

    2. 建立科学养护决策制度。以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公路养护决策研究为重点,加强养护决策工作的程序化和科学化。建立包含路况检测与评定、养护标准设定与需求分析、养护方案比选、规划与计划编制4个环节的养护决策制度,大力推进预防性养护,初步实现在最佳时间,对最需养护的路段,采取最恰当的养护措施,提高公路养护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养护资金使用效率。

    3. 科学组织大中修养护设计。针对路面大中修养护设计的需求和特点,提出路况详细数据的检测流程、指标、方法和要求,促进路面大中修养护设计数据采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采用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技术,综合考虑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和结构强度等多项指标,设计比选路面大中修养护方案,合理确定路面养护的结构组合形式,全面提高养护工程质量,实现10年不大修。

   (二) 推进技术进步

    1. 全面提升公路养护技术水平。以“经济、环保、实用”为衡量标准,转化、应用一批公路养护成熟技术,包括:养护决策成套技术、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的路面养护设计技术、快速环保的大修养护技术等,基本实现养护成套技术的集成应用,以此带动和引领公路养护的技术进步。

    2. 大力推广绿色养护技术。在保障路网使用性能的同时,发展绿色养护模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深远。大力推广符合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绿色养护技术,做好公路节能照明技术推广工作,降低养护成本。以沥青路面再生、沥青路面温拌、水泥路面就地利用、废旧轮胎沥青橡胶技术等为重点,解决路面耐久性不足导致的早期损害、车辙、反射裂缝等常见病害。加大建筑、工业等废弃物在公路行业的再生利用力度。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办法研究,建立再生等新技术的设计指南、施工工艺、质量标准等规范体系,为再生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3. 积极改善公路安全技术品质。全面提升公路安全技术管理理念,按照“以人为本和宽容包容理念,不以公路使用者差错付出生命代价”为目标,开展安保工程建设和安全技术隐患整治,治理重要技术指标低和事故多发路段隐患,建立健全公路安全性评价机制,强化交通安全技术问题事前控制和改善。建立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事故数据库建设。实行改建项目安保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工验收机制,促进公路设计、建设、运行安全品质的全面提升。

   (三) 推进管理规范化

    以“精、准、细、严”为管理目标,强调目标管理、精细化管理和过程控制,建立健全各类养护工程(日常保养、小修、预防性养护、大中修、应急抢险等)的管理办法、标准或规程,规范和创新公路养护作业市场管理,提高养护工程质量。按照省内业资料要求,及时整理归档各专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详细资料,确保示范路创建资料齐全、真实、准确、符合归档要求。

   (四) 提高通行能力

    按照精品工程质量要求,狠抓在建路段的施工质量管理,杜绝质量通病。全面提高道路实体质量,特别是提高路面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五) 提高路况水平

     1. 加强路面大中修改造。对于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小于70的路段实施大修;对于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大于等于70且小于80的路段实施大修或中修;对于单位评定路段内车辙深度超过15毫米、抗滑指数(SRI)低于80、平整度(RQI)低于80的路段实施中修。

    2. 加强预防性养护。重点对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在85以上,实施大修或改建超过4年的路段实施预防性养护。通过预防为主的公路养护达到保障公路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年限、有效稳定路况水平,大幅减少后期路面大中修或道路重建的投入,真正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

    3. 提高安全水平。在对全线行车安全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重点改造安全隐患路段,全面完成安全保障工程,增设或改善行车安全防护设施。要高度重视平交道口渠化问题,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道口及易造成交通堵塞的瓶颈路口进行改造。同时,通过自动发光标志和轮廓标的设置,提高夜间行车的可视性。对过深、过大的边沟,鼓励改造为浅碟式或暗埋式边沟。对照现行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实施桥梁改造,使全线构造物承载能力总体一致。针对公路运输行业各类风险隐患特征,健全完善公路运输安全应急预案,扩大覆盖面、增强操作性、提高协调度,加快建立多层次、全覆盖、衔接配套、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体系,真正做到应对有策、临危不乱。加强安全和防灾抗灾能力建设,健全标准体系,完善应急保障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运行机制和监管,提高跨区域路网监测与协调的联动能力,提高公路安全、应急保障和防灾抗灾能力,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六) 提高服务水平

    1. 完善指路标志体系。按照《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和部相关技术规范设置公路标志,做到位置适当、准确、完整、醒目、美观。要以与群众出行密切相关的指路标志、地点距离标志、警告标志和路名标志等为重点,参照《江苏省一般干线公路指路信息化优化设置技术指南》进行设计,为群众出行创造更加清晰、科学的指路标志体系。

    2. 提供出行信息服务。积极利用交通广播网络、电子情报等信息服务设施,搭建并强化沿线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开展公路气象预报服务。对重要长大桥和交通量大、交通构成复杂路段的视频监控和自动化数据采集设施覆盖率达80%以上,基本实现重点路段运行状况的可视、可测、可控,实现路段运行监测信息省市联网。

    3. 完善出行服务设施。以公众出行需求为导向,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作为养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展服务内涵、丰富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充分利用沿线公路管理站点、闲置公路用地、共建单位服务站点等现有条件,结合实际需求与客观条件,在公路沿线合理设置停车休息区、卫生间等服务设施。

    4. 完善养护管理设施。结合公路养护改造工程,加强路网运行监测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公路运行信息监测和服务网络。管养节点要按照《关于规范江苏省公路行业统一标识的实施意见》(交公计〔2006〕431号)设置江苏公路行业标识。

   (七) 提高路域环境综合水平

    1. 加强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在对全线排水系统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完善全线排水设施。依靠地方政府,联合公安等部门,形成综合整治合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路域环境治理。穿越村镇路段,应尽量采取半封闭等措施,消灭脏乱差现象,保障安全畅通。通过路域综合整治,使公路环境达到“八个无”。

    2. 加强公路绿化美化。根据“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的原则,开展绿化专项设计,在公路用地范围内可绿化路段,以绿色植物合理覆盖公路两侧边坡、分隔带等,实现行车环境的绿化美化。坚持栽、管、护相结合,种植存活率要达90%以上。坚持人工造景和自然景观相结合,路段两侧有森林、竹林、果园等景观的,要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公路两侧有整齐水田和易发生雪阻路段,可栽植灌木或花草。

     3. 加强公路文化建设。通过沿线服务管理站点、信息发布设施、公路标志标牌等,大力宣传现代公路管理理念,向全社会普及公路基本知识,充分展示区域特色与文化特点。根据各区段相应的具体文化,归纳总结和创新提升当地文化特质,以服务设施等管养节点为重点载体,开展场景、符号及特征的设计和实施,充分展示地域文化,提升现代公路文明水平,逐步形成具有江苏特色、时代特征和文化品质的公路文明。

 

(公路处供稿)

 
主办单位:常州市交通运输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2号楼A座    邮 编: 213022
联系电话:0519-856821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