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突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积极开展公路系统安全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建设和应用公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安全基础台账管理,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报备、挂牌督办和整改销号制度,确保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强化在职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监管队伍业务素质,提升全员安全生产技能和水平,确保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100%。
二是突出站点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公路站、收费站、治超站、服务区、应急处置中心等站点区域内标志标线和各类安全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检查和及时补充;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等各项惠民政策,确保不发生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的缴费车辆堵塞车道。
三是突出单位内部安全管理。以单位内部安全管理为重点,认真落实人防、技防、设施防“三防”措施,对各类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切实维护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加强各类公务车辆管理,坚持常态化的车辆安全隐患检查,杜绝车辆带“病”行驶等不安全隐患。
四是突出应急管理。对《常州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常州公路系统交通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进行了完善修编,进一步明确应急处理职责分工。各单位落实公路防汛抢险“定人、定责、定路段、定队伍”的“四定”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