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情况的通报》(交公路函[2015]122号),常州市公路处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公路管理机构,被评为全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先进单位。
按照交通运输部统一部署,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常州市公路处(市农路办)深入开展为期三年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三年以来成果斐然。
一是目标考核、资金保障到位。市、各辖市(区)、各乡镇之间层层签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度目标责任书,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政府行政管理的考核范围。市农路办加强将考评结果与责任主体的工作绩效、评先评优、奖罚体系挂钩。建立了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做到县级管养资金投入不低于省级补助,乡级财政投入的乡、村道管养资金不低于县级补助。三年来全市投入农村公路管养资金3.2亿。其中县(区)补助资金2.45亿,镇级投入资金0.5亿。
二是管养机构、人员队伍落实到位。明确了镇(街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常设机构,定编定员,固定办公场所,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巡查车辆。4个县级、40个乡级人民政府均设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且运作正常,覆盖比例达到100%。强化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县(区)公路管理部门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交管所的职能定位,界定县、乡道公路路政管理范围,建立县、乡道路政管理的运作机制,全市初步建立了覆盖县乡道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体系。
三是推进农村公路规范化养护,路况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常州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严格县道和乡村道的养护技术规范和标准,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三年来,全市投入县道大中修资金3.75亿,乡村道大中修资金1.35亿,大中修工程单项分部工程或整体工程优良率达到92.8%,全市历年县道大中修工程里程达到养护里程的8%以上,乡村道大中修达到3%以上。目前全市县道优良路率为91.82%,路况综合指数评定值为92.52,乡村道好路率为78.2%,其中通公交的乡村道公路好路率达85.1%,相比2011年底,各项指标平均提升2个百分点,县道管养质量常年保持全省前三,2013年名列全省第一。全市县道宜林路段绿化率为97.5%,乡村道宜林路段绿化率为90.8%,全面达到了县道95%、乡村道90%的要求。建立桥梁“一桥一档”电子数据库,定期进行技术监测,依据桥梁检查结果和技术论证分析,安排大修或改建,做到危桥“发现一座、消灭一座”。
四是农村公路管养示范载体创建亮点纷呈。截止2014年,成功创建7个省级乡村公路管养及安保工程示范乡镇,16个乡镇通过了省级乡村公路管养达标镇验收。结合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依托县道文明样板路建设,突出公路安全保障功能的完善提升,建成省级县道文明样板路70公里、市级800公里。完成793公里县道安保工程标准化改造,全市县道安保工程达标里程为1311公里,达标率为95.8%,超过苏南地区80%的改造目标。融合地域经济发展和人文特色,在全省首开“三类三型”乡村道样板路建设先河(三类即“惠民客运类”、“安保达标类” 、“提档升级类”,三型即“红色文化型”、“花博艺术型”、“农家风情型”),建成里程1162公里,其中金坛“风情农路”创建工作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重点报道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