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公路部门对国省干线公路运营桥梁将开启管养新模式。力争每年度干线公路一、二类桥梁占比达96%,消除危桥存在。
一是实施“三个一”。一抓,桥梁日常养护巡查。以公路站(养护公司)为巡查主体,作好巡查记录;要求各单位桥梁工程师每月开展一次经常性检查,汛期加大检查频率,填写“桥梁经常性检查记录表”,若发现承重构件存在明显缺陷,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一排,安排定期检查和构件专项排查。每年根据桥梁营运周期及技术状况,委托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定期检查,全面掌握桥梁技术指标;根据检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安排特殊检查,判明桥梁技术状况,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会审。同时根据桥梁管理系统数据,按轻重缓急原则报省公路局申请危桥维修加固或改造项目。一控,对长大、特大桥和特殊结构桥梁实施有效监控。特别对检查中发现病害,指定专人负责实施针对性监控,使病害发展趋向于完全受控状态。
二是实施“两联合”。联合省科研院开展桥梁检查和维修加固,借助其技术力量支撑,适时开展培训,提高全市桥梁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业务管理水平;联合有关检测单位在近几年内逐步开展桥头跳车处治、伸缩缝维修处理、特殊结构桥梁养护等专项活动,结合桥梁养护管理实际,着手编制适用性强、操作方便的“中小桥梁病害诊断手册”给桥梁工程师及技术人员提供简单、快捷判别桥梁病害的方法。
三是实施“三落实”。落实源头质量控制关。对需进行维修加固或改造的桥梁,在报请省公路局同意后,逐步实行维修或改造。严格施工图设计审查,按程序实施招投标,确保工程质量;落实桥梁工程师制度。明确其工作职责,各单位桥梁工程师定期向市公路处报告所辖区域内桥梁养护情况,逐步建立“一桥一档”的“桥梁信息卡”资料;落实桥梁安全措施,对“危病”桥梁按规定要求设立限载限速标志,若施工过程中则设置警告标志及完善相关安全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