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常州市农村公路的通达水平和服务城乡经济发展的能力,今年,常州市在前三年完成800公里县道公路文明样板路的基础上,将发展重心向乡村道公路倾斜,在全省率先针对三、四级的乡村道进行“三类三型”特色样板提升。
其中“惠民客运类”着重于通公交或班车的线路,对通车条件进行达标改造。“安保达标类”着重于不通公交或班车的线形不良路段、路侧险要路段,完善农村公路防护设施。“提档升级类”着重于乡村道路幅宽度小于4.5米的四级公路,考虑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设置错车道或增加道路硬路肩,努力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条件。“红色文化型”重点改造茅山革命老区—溧阳北山片地区的乡村公路,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花博艺术型”围绕“绿化、亮化、美化、彩化”做文章,对乡村公路绿化进行提升改造,创建绿化养护示范路。“农家风情型”则着眼于农业农村农家的资源优势,创建出一批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标志性旅游农村公路,开拓新的旅游空间和领域,塑造良好的乡村风貌。在创建过程中,各辖市(区)、乡镇充分落实乡村公路管养主体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管养保障,目前整体创建任务已基本完成,建成里程592公里。
同时,今年常州市还继续开展省级县道文明样板路建设,完成了武进区X205湖漕线、X301洛夏线等路段及其周边环境共计29.8公里的改造升级,营造了“畅、洁、绿、美、安、舒”的行车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