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17号召开的常溧线武进段航道整治养护改善工程竣工验收会议上传来消息,常溧线航道(武进段)通过竣工验收,质量评定为优质,即日起正式投入运行。至此,在第八届花博会即将“绽放”武进之际,一条运能充沛、风光秀丽的“水乡航道”也以全新的姿态涅槃重生。
常溧线,又名孟津河,开浚于唐朝,距今约1200年历史。古时,即为漕粮运输的主要通道;现今,是上接苏南运河、下通芜申线的主要干线航道。常溧线武进段航道起于牛塘镇丫河口,途经牛塘、嘉泽、湟里,止于宜兴交界处,全长28.02公里,沿途水网密集,但多数航道处于自然状态,两岸土坡坍塌严重,且浅滩较多,通行能力较差,已远远不能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常溧线(武进段)航道整治工程被列为常州市60项重点工程之一,按五级标准进行改造,概算投资达9.6亿元,因而也成为常州有史以来体量最大的航道养护项目。
由于资金投入大,再加上沿线前期情况复杂,常溧线(武进段)航道整治工程按照“条件成熟一段、组织实施一段”的原则分期、分段推进。本次通过竣工验收的整治航段为14.67公里,共计新建驳岸293650米,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先导区项目于2010年11月开工,于2011年10月率先完工;西太湖改线项目于2011年11月开工,于2012年5月完工;一期和经发区嘉泽项目于2012年6月开工,主体工程于2013年5月完工。
在此次常溧线航道的整治过程中,主要体现出六个“新”:一是改变了以往航道养护工程“坍塌一段、抢修一段,哪段紧急、哪段优先”的修补惯例,常溧线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并同步实施,避免了重复建设和二次施工所造成的投资浪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综合效益;二是改变了以往航道养护工程“等省审批、等省拨钱”的老状态,常溧线采取“省市共建、地方为主”的投资建设模式,不仅有利于加快航道养护的步伐,也为航道事业与地方经济的和谐发展做了一次有效的探索;三是改变了以往航道养护工程那种自管型的小生产管理方式,常溧线实行代建制,委托项目管理公司对项目实施阶段进行全面管理,建立了一体化项目管理模式;四是改变了以往航道养护工程“无绿化设计、无绿化投入”的常态,常溧线制订了专门的绿化工程方案,并紧密结合周边环境和地方规划需要,进行了多样化、因地制宜的绿化建设;五是常溧线大力推进科研项目,积极开展航道桥梁防撞保护技术研究,并在常溧线新孟鬲大桥成功安装新材料防撞保护设施,该项研究成果被评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六是常溧线紧密结合花博会总体景观规划,在满足功能和技术的前提下,重点强调护岸的亲水性、生态性、景观性,实施绿化和码头同步改造,特别是主园区附近已建成的亲水护岸,体现了人与水、水与景、人与植物的亲近和谐关系。
改造前的常溧线,河面最窄处仅为3.5米;改造后的常溧线,面宽达到50米,水深不小于2.5米,不仅承担了其固有的航运功能,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作为一条流经花博园区的干线航道,更为来园的八方游客展示出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住在嘉泽捕捞村几十年的高师傅就有感而发,“以前一到冬季枯水期,运输船搁浅那也是常有的事,搞不好就要请人来帮忙拖船;如今再瞧瞧这宽度,我估摸着,走500吨的船都没问题,特别是这两岸种植的一层层花草树木,也不见得比城里的公园差多少,以后我们吃完晚饭就有地散步了。”
据了解,目前常溧线(武进段)航道整治工程还有一在建段落牛塘段,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同时正在加紧对常溧线其他剩余航段的调研、分析和前期对接,整个常溧线五级整治计划于2015年建成通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