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常州市公路处在处12楼会议室组织召开常州公路发展30周年工作汇报会。市交通运输局领导、省厅公路局领导、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各单位代表、新北区城建局代表、公路系统干部职工、原公路处离退休领导、退休职工代表等约120人参加会议,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戴明水与会并讲话。
自1983年常州市公路处建处以来,始终积极履行公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军的职责,充分发挥公路作为基础设施的支撑和先导作用,为常州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至目前为止,常州公路通车里程8677公里,近1983年的十倍增长,桥梁2676座,是1983年的近7倍,公路密度达197.88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比全国领先的江苏省公路密度高出26%,通达深度飞跃提升,公路骨架网络基本形成。其中国省干线公路已全部达到二级公路以上标准,路面全面实现“黑色化”;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显著,全市所有行政建制村农村公路全部通达通畅,全面实现了辖市(区)通镇二级公路、镇通镇三级公路、镇通行政村四级公路、重点乡镇在30分钟内驶上高速公路的目标。随着公路网络的日益完善,公路安全快速的通行能力和“门到门”的运输优势使其成为公众出行和物流运输的首选,为“公、铁、水、空”联运、立体化的综合交通格局奠定了基础。
在公路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常州市公路处不断推进公路发展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公路建设更注重节能、低碳;公路养护依托机械化更注重效率和细节,公路常年保持了良好的通行条件,优良路率长期在99%以上;公路路政管理走上法治化轨道,达到省级“路政示范县”全覆盖;公路信息化路网管理雏形初显,通过管理平台,路网监测、预警、抢险快速高效;公路管理体制机制不断革新,完成了“事企分离”改革、农村公路管理体制调整等工作,使得行业管理职能定位更加权责明确。
戴明水书记充分肯定了常州公路处在这30来年所取得的业绩,并对常州公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指出,当前,公路仍处于科学发展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常州公路处要做到统筹兼顾,科学谋划未来发展之路。一是要保持“本色”。要继续传承三十年以来的优良传统,弘扬新时期的公路精神,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激情和作风不能丢;二是要解放思想。不能满足于在旧有的成绩簿上睡觉,更不能抱着陈旧落后的老的发展观念不放,要紧随时代步伐,辨清客观形势。加快推进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干部人事制度等机制等改革,实现公路发展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公路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勃勃生机;三是要再攀高峰。切实履行好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把加强公路的行业管理放在突出位置,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公路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公路网络建设工程、走集约、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子,努力实现公路建设、管理、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实现全行业新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