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常州市公路部门在克服资金因素制约,努力推进公路建设进展的同时,以“严、细、新”的三项要求狠抓建设管理,严控工程质量,提高建设水平。
一是“严把关”。把好开工审查关,积极协调公路、航道等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对丹金溧漕河新241省道大桥施工图进行联合审查,落实大桥建设实施方案;把好材料进场关,保证进场材料的质量,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必须经检验合格才能进场,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清退;把好首件关,对路基、路面和桥涵分部分项工程均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把好验收关,按照“只对合格工程进行计量”的原则,各道工序必须经验收合格才能进入下道工序。
二是“细分解”。健全项目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要求施工单位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将工程目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交底到一线操作人员。提请市交通运输局出台《常州市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从业单位的职责分工和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履行行业监管职能。
三是“新理念”。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建设“节约型”公路。在104国道溧阳西段工程面层中采用SBS改性沥青,并在信号灯路口掺加聚酯纤维,提高了沥青面层的路用性能。241省道金坛北段工程结合丹金溧漕河航道改造施工,进行土方综合利用,目前已利用航道土方15万方,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积极探索现代工程标准化施工,计划年内出台标准,从驻地建设、施工场地、工序工艺、安全文明管理等方面,按照标准化要求制定保障措施,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公路建设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