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租车虽小,却是一座城市的窗口”,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在出租车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中的做法与经验引起了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5月18日,交通运输部新闻中心率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人民网、中国交通报、新华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的记者赶赴我市,对我市出租车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情况进行了集中采访。
媒体记者们首先进行了实地采访、现场体验。在出租车回车服务站,一辆辆出租车正依次等候清洗检查。我市的出租车每天都到场接受车容车貌检查,检查合格方可离场上路营运,在检查站配备25名座套、车辆清洗工和大型洗衣机、烘干机及车辆清洗工具,免费为出租车配置统一座套,免费进行座套、车辆清洗和座套更换。在这里,记者们对等候车辆清洗检查的“的哥”“的姐”们进行了采访,出租车驾驶员们纷纷表示:不管是交通部门,还是企业,在创建工作中想他们所想,不仅收入连年增加,而且他们的各项权益也能得到有效保障真的很不错!
随后,记者们与市交通运输局、人社局、总工会三部门的领导,以及出租车驾驶员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对该市出租车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通过采访,记者们对我市出租车行业管理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均认为,溧阳在创建活动中创造出了许多好的经验,非常值得总结宣传。
据悉,自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出“关于在出租汽车行业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的通知”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对照创建要求,结合实际,在原有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创建工作:一是完善组织架构,成立出租车党支部,建立工会,由驾驶员担任支部委员或工会成员。二是建立沟通机制,交通运输局党政主要领导每季度、分管领导每月、企业负责人每天在回车场接待室接访,倾听驾驶员意见和建议。三是深入实施“关爱工程”,募集成立关爱基金,为驾驶员排忧解难。四是实施“减负”工程,如当市场价高于5.8元/升时,企业实行保底先付,一次结清,在国家油补之外,企业追加补贴;在大雪封路或因道路管道网施工影响出租车正常经营时,向出租车驾驶员发放临时性经营困难补助;实行休假制度,每辆出租车每月轮休2天,轮休期间停人停车,公司减免承包指标,并发放驾驶员生活费等。通过完善出租车经营体制,合理调整企业、驾驶员双方利益分配关系,再加上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引导,溧阳市出租车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广大出租车驾驶员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