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常州公路部门在去年公路养护质量居于全省第一的基础上,着力勾画养护亮点,推进科学高效养护。依托路面、桥梁管理和评价信息系统,实现在最佳时间对最需要实施养护的路段采取最恰当的养护措施,将“全寿命周期”理念落到实处,全面打造公路养护新平台。
一是加大养护装备建设力度。全力推进养护清扫机械的“大中型化”以及小修作业机械化的成套化配置使用,实现一级公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二级公路达到40%,确保一级公路小修作业机械化率90%,二级公路达到60%以上。建成武进区养护应急处置基地。开展养护工区标准化建设。
二是坚持全面养护,进一步完善养护保障机制。突出以路面养护为中心,着力在路肩、边坡、边沟、绿化、沿线设施养护水平全面提升上下功夫。实施小修工程质保期制度,修订完善大中修工程招标管理办法,重新评估调整小修单价,强化监督检查考核,提高养护工作效率。
三是巩固深化迎国检创建成果。以340省道金坛段作为干线公路精细化养护样板路段,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标准,在各辖市(区)结合地域特点推进样板路创建,打造养护亮点路段,促进养护作业、技术规范的标准化。
四是加大养护大中修工程实施力度。积极争取组织实施104国道溧阳老路段及燕山转盘、240省道金坛段等大中修改善工程,努力提升路况。
五是扎实组织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年”活动,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文明样板路和农路示范乡镇创建,确保完成三年800公里县道文明样板路的创建任务,建成乡村道文明样板路200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