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政策解读 >> 内容
 
农村公路的“三年规划”—解读《全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活动年方案》
发布日期:2011-10-19    来源:交通局  浏览次数:  字号:〖
 

    一、活动年方案出台背景

     2005年9月,国务院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简称《方案》),至今已将近六年。《方案》出台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方案》要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发生历史性变化,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重建轻养”问题还比较严重。一些地方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政绩,而把农村公路养护放在从属位置,存在“重建轻养”的观念。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里程迅速增加,农村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管理机构不健全的问题逐步显现,不能适应农村公路迅速发展的需要。

 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养护成本迅速提高和规模日益扩大、通行压力加大,加之资金来源渠道变化和筹资能力影响到资金供给、部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使用不规范等因素影响,农村公路存在潜在危机。

 此次为期三年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就是针对解决目前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而开展的。

    二、此次活动的具体目标

    通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进一步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逐步提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做到“五个到位”,实现“四个提高”。“五个到位”即管养责任落实到位、机构人员配备到位、制度制定执行到位、资金筹措管理到位、监督检查考核到位。“四个提高”即提高管养能力、提高路况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

    量化指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健全县、乡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

 二、县、乡级人民政府设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或有明确负责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职能部门)比例达到100%。

 三、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覆盖率。各省(区、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经常性养护率,县道达到100%,乡道不低于60%,村道不低于50%。全国平均经常性养护率在2010年的基数上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四、改善农村公路技术状况(MQI),优良路率稳步提高,次差路率大幅下降。农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PQ I)得到较大改善,全国路面平均中等路以上的比例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

 五、提高农村公路绿化率。全国农村公路平均绿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三、此次活动的部署安排

    此次活动将覆盖所有的农村公路,即纳入公路统计范围的县道、乡道、村道及所属的桥涵、隧道、沿线附属设施等。全国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以及从事农村公路养护作业的单位和人员都是此次活动开展的主体。

    活动主要分为动员部署、组织实施和总结评比三个阶段。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为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为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7月至9月为总结评比阶段。

    四、我市目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体制得以理顺,农村公路发展起步较早,从2006年起全面实施农村道路通达工程。按照“同步建设、适度超前”的理念,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使得条条新建改造的农村公路成为致富路、小康路。五年来,累计投资53.56亿元,改善农路里程2340公里,完成农危桥改造1250座。重点打通断头路、建设延伸路和通达规划确定的居民集中点道路,实现了真正的村村通,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农路养护上拓宽思路,推行“日常养护长效化、小修大修专业化”的管养机制。实行养护管理和养护作业分离制度,县道采用干线公路养护标准,乡、村道实行“养护公司+农户”的方式,使养护管理工作逐渐走入规范化、市场化轨道。打造金坛儒林镇农村公路管养示范乡镇品牌,以点带面,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全面实施县道文明样板路创建计划,坚持路桥同步建设,安保工程同步实施。截至2010年底,全市县道优良率达90%,技术状况综合指数(MQI)值91.01,乡道好路率77.44%。农路建设、管养质量九次名列全省第一。

 
主办单位:常州市交通运输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2号楼A座    邮 编: 213022
联系电话:0519-856821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