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政策解读 >> 内容
 
"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解读
发布日期:2011-10-09    来源:交通局  浏览次数:  字号:〖
 

    日前,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了《“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简称《纲要》)。《纲要》紧密结合公路养护管理事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挑战,提出了未来五年公路养护管理事业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对“十二五”时期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公路养护管理急需解决五大问题


 在“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价值观的指引下,“十一五”期间,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全国公路优良路率平均每年增长1%。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高速公路优良路率达到99.2%,国道优良路率达到79%,省道优良路率达到75%。全国农村公路列养里程已经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94.3%,其中18个省市实现“有路必养”的目标。此外,公路网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建立了覆盖全国40万公里公路的路况信息报送系统并有效运行。路网管理与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初步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公路法制和路政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燃油税费改革平稳实施。


 “尽管如此,与快速发展的公路建设和日益高涨的公众出行需求相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公路养护资金缺口进一步扩大,二是路网结构有待完善,三是公路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四是公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五是公路养护管理的基础支撑仍然薄弱。


 公路养护管理面临新形势与挑战。“十二五”期间将迎来周期性的公路养护高峰期,公路将面临集中大修和改造的压力。养护资金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特别是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取消收费后,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而燃油税费改革后,养护资金拨付程序与管理方式发生变化,对养护资金的使用规模和养护管理模式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公众的期望和要求不断高涨,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受到高度关注。重特大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日益增加,对公路交通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大挑战。此外,发展绿色养护,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成为一项紧迫、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


 “‘十二五’期间,养护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新变化,满足新需求,不断提高路网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二、瞄准“五高”格局 追求“六化目标”


 根据《纲要》,“十二五”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牢固树立并继续贯彻“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价值观念,和“公路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努力转变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式,坚持“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科学养护、强化应急保障、确保优质服务”的方针,进一步夯实公路养护管理基础,全面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切实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公路交通网络“更安全、更畅通、更便捷、更高效、更经济、更和谐”。
 “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养护优先、依法治路、科技支撑、体制创新”原则,要实现一个“基本形成”、一个“稳步推进”、九个“明显变化”,形成“五高格局”,实现“六化目标”。


 一个“初步形成”即公路养护和管理的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形成;一个“稳步推进”即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九个“明显变化”即全国公路的技术状况和网络结构明显改善,路网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路网的协调管理能力、通行保障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依法治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五高格局”即高质量工程、高品质服务、高效率监管、高科技支撑、高素质队伍;“六化目标”即管理决策科学化、养护作业规范化、路网调度智能化、运营服务精细化、应急救援高效化、路政管理法治化。


 三、七大重点工作提升路网公共服务水平


    《纲要》提出,“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着重强化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为重点,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到2015年,基本形成路网结构趋于合理、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城乡衔接更加顺畅的公路交通网络。重点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工程,每年安排一批国省干线公路重点路段进行综合改造,重点提高国省干线公路中的二级及以上公路的比重,加快拥堵和交通瓶颈路段的升级改造。


 二是以完善养护管理制度和规范体系为基础,加大养护管理力度。全面实施预防性养护,加大公路养护工程资金投入。重点加强桥隧养护管理,强化健康监测和实时监控。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目标。


 三是以构建养护科学决策体系为依托,提高养护科技水平。完善部省两级公路数据库,全面推广路况快速检测、分析、决策支持成套技术,建立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机制。同时,研究推广绿色养护技术,着力提高全国公路养护整体技术水平。


 四是以完善路网运行监测体系为抓手,提高路网服务水平。形成完善的公路网运行监测网络,建成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部省两级路网管理平台,力争到“十二五”末初步实现国家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网络的可视、可测、可控。实现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动协调管理。全力做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工作。


 五是以强化安全应急能力建设为基础,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形成完善的公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应急运行机制。加快组建以地方公路管理机构现有力量为主体、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路应急养护中心以及专业化的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加快国家和省级公路应急储备中心建设,构建高速公路应急救助网络。


 六是以完善收费公路政策为契机,强化收费公路监管。继续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控制收费公路总规模,全面取消超期及不合理收费等现象。同时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收费公路体系和以普通公路为主体的非收费公路体系。制定高速公路服务规范,重点强化对经营性高速公路的政府监管。推进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继续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同时研究并积极争取相关补偿政策。


 七是以贯彻落实《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为重点,提高路政管理水平。尽快出台《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配套规章,研究启动《高速公路条例》立法,加大地方性公路法规立法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治超长效机制,基本完成治超监控网络建设。加强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建立公路执法考核监督机制。利用科技手段推行非现场执法,并实现罚缴分离,杜绝公路“三乱”现象。


 四、争取政策支持 保障目标实现


 为保障实现《纲要》提出的目标,要从“体制、资金、科技、人才”等四个方面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体制保障方面,加快推进地方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交通运输部对国道的监管和投资力度,推进国道、省道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统筹管理的格局;理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依法强化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本辖区高速公路的监管职责。同时,坚持农村公路由县、乡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资金、机构“三落实”。


 资金保障方面,建立稳定的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渠道。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有关政策,保障普通公路的养护和建设资金。


 科技保障方面,加大公路养护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力度。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加强路网管理、收费公路管理、路政管理、治超等业务系统的推广和应用,研究部省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的关键技术和跨区域路网仿真决策支持系统,推广路政巡查监控等现代信息技术。


 人才保障方面,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推进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引进专业人才。严格职业资格认证,重点加快紧缺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市公路处供稿)

 
主办单位:常州市交通运输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2号楼A座    邮 编: 213022
联系电话:0519-856821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