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我市召开道路客运行业转型升级暨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大会,标志着常州道路客运行业转型升级工作全面启动。“十二五”期末,常州将初步形成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道路客运体系,推动道路客运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交通运输业转型,实现全市道路客运业平稳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出行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优质的道路客运服务。具体目标分六个方面:
一是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所有班车客运企业拥有车辆数达到100辆以上;拥有50辆以上客车的旅游包车客运企业占市场份额提高到60%以上;培育1家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具有跨区域资源、运营组织一体化、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道路客运企业集团;省内市、县际客运班车公司化经营率稳定在86%以上,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旅游包车客运公司化经营率达到90%以上,至2015年,全市节点客运线路达到5条。
二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进一步完善客运联网售票系统,覆盖范围扩大至农村客运站;全市所有客运车辆在2011年底前全部安装GPS系统,对超车、超载等违规行为进行全程有效监控;省内市际客运班车全部使用IC卡报班。
三是品牌战略引领效应扩大。深化“江苏快客”品牌创建,打造消费者信得过的行业品牌,形成道路运输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至2015年,创建“江苏快客”品牌班车数达250辆,旅游客运车辆150辆。
四是运营方式多样化、便捷化。条件成熟的50公里以内道路客运班线实行公交化运营模式;开行至机场、大学城、工业园区、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旅游风景区等客流集中区域的直达客运班车。
五是节能减排深入推进。全面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营运车辆全部达到国Ⅲ以上排放标准,中高级车辆比例达95%以上,250公里范围以内的班线逐步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市、县际客运班车实载率控制在50%-80%,实载率低于70%的班线不再新增运力,超过80%的及时增投运力。
六是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狠抓基础管理,健全安全工作标准体系。严把市场经营者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提升人员素质和运输装备安全技术水平;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依托集约化经营管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全面提升道路客运安全监管水平和重点时段、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充分发挥道路客运应急运输保障作用,形成完善的道路客运应急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