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市公路部门将坚持科技引领,加快推进公路养护现代化。一是进一步完善养护管理体制机制。在着力培育市场主体、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完善竞争交易规则和养护标准规范化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重加大“三新”技术推广应用,培养专业养护市场主体,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并严格规范准入制度,引导和提升养护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同时加快建设一支“平急结合”的专业化应急养护队伍,落实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二是发展绿色养护模式。按照低碳、节能的要求,建立公路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做好节能减排重要指标的监测分析和考核。推广沥青循环再生技术,力争大中修工程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率达到20%。三是推进养护机械化、长效化。建立与机械化养护相匹配的计划定额体系和招投标管理要求,引导企业提高机械化养护水平,实现一级公路养护机械化率达100%,二级公路达50%,进一步落实干线公路城市化长效管理制度,提高养护质量和效率。四是日常养护常抓不懈。推行路政、养护联合巡查,切实加强公路、桥梁及附属设施的日常养护,保持公路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加大检查与考核频率,实现奖优罚劣,确保国检前国省干线公路路面破损指标(PCI)优良率、平整度指标(RQI)优良率均达到100%。加强桥梁安全管理,全面落实桥梁工程师制度和桥梁定检机制,探索建立养护从业资格制度,实现危桥改造限时责任制和挂牌督办制,确保实现干线公路危桥当年处治率达到100%,一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6%以上。五是强化农路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县级地方政府在农村公路管养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巩固并完善“农村公路质量年”活动成果,依托县道文明样板路以及管养示范乡镇创建平台,加强各级农路养护考核,推进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全面开展,保护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