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城,方便居民出行,近年来,溧阳五措并举,坚持建管养并重、路运站并举,完善农村路网,建设农村客运,逐步形成城区、市镇、镇村公交三位一体的城乡交通新格局。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乡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畅通有序”的客运发展思路,坚持“路站运一体化”原则,统筹规划城乡交通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建成农村公路2275公里,同步改造桥梁747座,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综合交通网络。2005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全市所有镇建成标准化农村客运站,并实行全省联网售票,75%的行政村通上公交车,城乡公交一体化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加大运输市场整治。完成路运、客运两家企业的运输线路重新分工,并建成了溧阳汽车客运站,实现了长途车与市镇公交车的“零换乘”。完成全市17条线路、426辆个体中巴车的收购,并对中长途班线进行公司化改造。对城区出租车进行更型改造,建立免费出租车服务中心;开通16条城区公交线,公交网络覆盖城区主干道。
三是理顺运输管理机制。对路运公司、客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实现资源整合。推行“公车公营”模式,统一营运车辆的产权和经营权,实现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开辟79条镇村公交线路,全部实行公车公营、无人售票、全程票价“1元制”,惠民近60万人。同时,对通过考试的“黑车”驾驶员就近招聘为镇村公交驾驶员,解决“黑车”司机就业问题。
四是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制定《城乡公交一体化服务标准》,对公交服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实行规范化服务。督促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公交线路巡查,加大对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考核奖惩力度。对一年内市民评议不满意的公交线路,取消企业第二年线路经营权。
五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将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列入市政府建设新农村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确立“政府主导、镇区配合、行业运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模式。出台《镇村公交实施方案》,市政府对所购营运车辆、发展镇村公交的企业经营性亏损部分给予相应补贴,通过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确保农村公交“开得出、开得好、留得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