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骨干枢纽,农村公路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十一五”期间,在省市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指导下,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周期,先前泥泞、坑洼的乡间小路,迅速发展到现在村村通等级公路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使得常州市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城乡居民的出行能力大大增加,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是理顺管理机制。我市按照国务院及省厅意见,出台了《常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快速理顺了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分级管理运行机制,建立起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建设、养护资金筹集渠道,实施“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农村公路管理已全面实行“属地管理”。
二是路桥同步推进。从2006年起全面实施农村道路通达工程的建设,主要解决了断头路、延伸路和通达规划确定的居民集中点道路,实现了真正的村村通;同时继续完善全市县乡公路路网以及技术等级达标。“十一五”期间在《常州“十一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共完成投资47亿元,建设农村公路2339公里。为充分保障民生安全,尽可能地减少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杜绝“好路危桥”现象,完成投资4.5亿元,改造农危桥1105座。
三是养护管理规范标准。我市先后出台了《常州市农村公路管养实施办法》和《常州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性文件,目前已对各级部门明确了农村公路管养责任,落实了各级养护职能,规范了养护市场,全市养护工作已经逐步走入正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之中,“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局面已经全面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