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热点解答 >> 内容
 
关于全市交通工程建设“两创三比”活动的热点解答
发布日期:2009-09-29    来源:交通局  浏览次数:  字号:〖
 

    一、活动背景

 

    按照全省交通工程建设“两创三比”活动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我市交通工程建设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推进“以人为本、节约优先、环保领先”的和谐交通创建,促进全市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活动范围

 

    2009-2010年“两创三比”活动在我市所有公路、桥梁、航道、港口、客运场站、地方铁路等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和参加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科研、试验检测、营运管理单位中全面开展。养护工程项目参照执行。

 

    三、活动措施

 

    围绕“一个优质工程=科学的设计+优质的材料+精细的施工+严格的监管+科技创新+合理的工期和投资”这一质量公式,狠抓建设优质工程的五个关键环节,紧密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开展分析和研究,制定细致可行的质量措施,要把成熟的经验和积极的创新结合起来。

 

    1.用创新的理念促进工程设计质量,打牢工程质量的基础。在设计工作中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充分考虑自然环保和资源节约、工程废旧料的循环利用等因素;充分考虑工程建筑和自然的相互融合以及人在使用工程建设成果时的体验。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设计,配足设计人员,合理安排设计速度;要加强勘察深度,充分调查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要坚决杜绝设计失误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对技术标准、设计方案等进行充分的比选,开展必要的设计咨询、设计论证;对建设工程中安全、环保设计的要求要符合相关规定;设计文件要尽量详细,尽可能避免设计变更。要进一步加强设计工作的科学性,提高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尽量消灭设计文件中的差、错、漏等现象,同时做好设计的现场服务工作。

 

    2.切实加强过程控制,严格工程细节监管。要把质量创优精神融入到工程监管的每一个环节。建设单位要对所监管工程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了解,成立强有力的管理机构,配备精干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制定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切实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要认真分析工程的关键部位和建设项目的特点和难点,主动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交流和沟通,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要监督和指导施工、监理单位质量保证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要及时组织全体参建单位进行现场经验交流,合力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要严格标准,严格把好进场材料的质量关,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3.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现场监理工作质量。要针对投标工程实际情况,严格按合同承诺组建技术力量雄厚、人员配备合理的现场监理组。在工程建设期间,现场监理人员不得随意进行调整,保持现场监理组的稳定性和监理工作的连续性。

 

    监理单位要针对工程实际制定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要分析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同施工单位的交流和沟通,形成质量共保机制。要严格规范监理工作行为,强化全过程监理,无缝隙监理,重点抓好旁站监理、巡视监理、试验检测监理和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工作,重点把好隐蔽工程验收关、抽检关、工程报验关、计量支付关等主要关口。

 

    4.把握工程质量关键,狠抓精细化施工。工程现场项目部要配足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满足要求的施工设备和试验检测设备。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制定细致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加强自检工作,针对工程实际制定严格详细的考核验收标准,加强对工程各个环节、每道工序的检查验收,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下道工序。要对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杜绝盲目开工。要严格执行首件工程认可制、重点工程试建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吸取不足教训,在完全满足质量目标要求后推广实施。

 

    5.加强工程检测工作,确保检测数据的科学准确。要加强对试验检测机构的管理,结合新的资质等级标准,合理配置试验设备和试验人员,充分发挥试验检测对施工的指导作用。制定试验检测人员行业检测行为准则,加强试验检测人员的业绩信誉考核,加强对试验检测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参加资格考试、业务培训等有效手段,着力解决试验检测人员业务水平低、操作技术严重不均衡等问题。要进一步规范试验检测行为,促进试验检测机构的健康发展,提高试验检测整体水平。要严惩在试验检测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坚决消灭假数据、假鉴定。

 

    四、奋斗目标

 

    以2009-2010年交通建设工程为载体,大力弘扬“创新、创优”精神和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营造抓质量,出精品的质量氛围;始终把创优、创新、精细、节约、环保意识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规范管理,精细施工,确保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在巩固工程质量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稳步发展,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为实现我们的质量工作目标,必须从我市交通建设工程的全局出发,在保证高速公路、地方干线公路和重点水运工程、港口工程等重点工程出精品的同时,全力促进我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的全面发展。

 

    1.树立品牌意识,大力促进高速公路工程再出精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在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中,充分借鉴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京杭运河常州改线段等工程的节约资源理念、宁杭、宁常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以及环境保护等示范工程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力争把我市所有高速公路工程都建造成为精细优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精品工程。

 

    2.推进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面广量大,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影响交通行业的整体形象。各单位要从“三个服务”的高度重视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的研究工作,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机制和质量管理措施。进一步健全农村公路建设监督网络,突出现场监理和地方群众的监督工作力度。要充分借鉴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的建设经验,干线公路要重点抓好工程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在保证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合格率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合格率;农村公路建设重点抓好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方案的选择,重点控制好强度、厚度和宽度,要高度重视农村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真正把农村公路做成“民心工程”,做成人民群众的放心路。

 

    3.消除隐患,大力加强桥梁工程质量。桥梁工程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容易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要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桥梁工程质量。目前,结构特殊的桥梁、农村公路桥梁质量通病还依然存在。普通类型的桥梁质量却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桥梁要充分考虑设备、工艺、季节、温度、施工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要加强培训、教育力度,不断提高一线职工的操作技能和责任心。要运用经济、考核等手段促进施工方案的有效执行,解决好桥梁工程建设中的非正常桥梁裂缝问题,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问题,预应力张拉不足、孔道压浆不饱满问题,钢筋保护层、伸缩缝安装合格率不高、钢筋锈蚀等问题。

 

    4.乘势而上,全面提升港口、航道工程建设质量。2009-2010年,我市将迎来一个水运工程建设发展的黄金期,录安洲港口码头、京杭运河、锡溧漕河、丹金溧漕河和芜太运河等水运基础设施项目将陆续开建,规模大、任务重、社会影响面广将成为当前水运工程建设的主要特点,水运将受到来自社会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交通发展中一个新亮点。为此各部门以及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强化质量意识,转变质量理念,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制定科学合理的工期,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树立精细、节约、环保的质量观念。建设单位须加强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质量监管的能力;设计单位要大力倡导设计创新,特别是加大对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创新,力争打造生态、节约、环保并符合新的时代要求的航道工程;要加强港口工程设计的前期勘察工作,进一步完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审查方式和工作程序,严格禁止“边设计边施工”,把好工程竣工验收关;施工、监理单位要加强诚信意识的提高,注重打造自身品牌,以工程质量创优为目标,积极实施精细化管理,重点加强工程质量通病的研究治理,通过改进施工工艺和方法,不断提高工程实体质量。

 

    5.切实加强客运场站建设工程质量。客运场站建设直接关系到基层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工程建设点多面广,质量管理难度大,有关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切实负起责任,采取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加强监管,按照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制定详细可行的“两创三比”活动各项质量保证措施,在确保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同时抓精细施工、抓经济节约、抓环境保护。

 

    6.进一步加强规范、标准和施工工法的编制工作。要切实加强规范、标准和施工工法的编制工作,创新理念,结合我们的创新创优工作,编制出符合交通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规范标准,真正做到交通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在同类工程建设中运用工法,能够有效降低施工的风险,提高施工质量,能够大大降低重复科研,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符合资源节约的要求。各单位要把工法编制工作同“两创三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工法的编制和运用,进一步促进工程质量的优质、创新,进一步促进工程施工的精细、环保和节约。

 

    7.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建设者技能。要鼓励和带动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弘扬创优、创新精神,通过创优立功劳动竞赛等活动,激发广大交通工程建设从业者的工作热情。要以质量教育、技能培训工作为重点,多为工程建设管理者和一线职工创造交流经验和学习提高的机会。各单位要针对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重点是提高工程一线职工的劳动技能,高度重视对新职工的传、帮、带活动,充分利用自学、经验交流、参加培训班等各种方式,强化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提高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主办单位:常州市交通运输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2号楼A座    邮 编: 213022
联系电话:0519-856821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