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这些路为何十年无大修--常州市小河养护工区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12-06-05

    当置身在我市西北部干线公路上,你总能看到一处处流动着的亮橘色身影。他们时而徒步巡查,时而清洗护栏,时而疏通边沟,他们亲力亲为,尽心尽力地为过往人员营造整洁优美的行车环境,成为公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这就是常州市小河养护工区(暨新北区应急养护处置基地)的养护工人。

 

    小河养护工区位于常州市西北部,它承担着S238、S239、S338线常州段等多条干线公路及部分农村公路的养护任务。工区成立以来,始终围绕公路可持续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筑桥铺路为人民、优质运输创一流”的服务承诺,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他们管养的S238、S239、S338线近50公里路段,自2002年建成通车至今已有十年,从未进行过一次大中修,创造了我市公路养护史上的奇迹……细细解读,其因有三——

 

    应急养护,描绘色彩

 

    2008年,常州迎来罕见大雪。这一年常州的雪比往年都要大,公路的畅通接受着严峻考验。突如其来的大雪,致使积雪已没过行人脚踝,房前屋后银装素裹。但公路上则是另一番景象,黑色的沥青路面、黄白相间的道路标线依然清晰可见。原来,当大雪在夜间刚落下时,养护工人在前任工区主任陈留忠同志带领下就已来到公路上,按人数组成多支队伍,冒着风雪严寒,撒盐破冰,轮番清扫路面积雪。目地只有一个就是排除险情,确保道路畅通。此情此景,让过往的司机也不得不发出由衷的赞叹。多年来,工区还数次配合交警、路政部门成功处置多起发生在公路上槽罐车、危险品车侧翻的事故。

 

    预防养护,增光添彩

 

    俗话说“小病不治、大病遭殃”此话形容公路养护是最为贴切了。预防性养护的理念已牢牢灌输在工区每个人心中。路面出现细微裂缝、绿化带出现高草、边沟被杂物堵塞……养护工人总能在第一时间内处理到位,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大。工区还经常开展养护操作技能比武,并积极派员参加各类养护专业知识培训,使管理人员和工人不断掌握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操作,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操作和管理水平,从而培养出既懂养护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不断适应公路养护快速发展的新要求。同时,前任工区主任陈留忠同志和现任工区主任殷孝歧同志凭借多年的养护经验,合力研制出一套沥青路面坑塘填补料的储备机具。它是以填补1平方大小坑塘的液态沥青混合料为标准,装入容器模具中,冷却后进行密封保存,使用时进行加热即可。该设备能有效缓解工程淡季无大规模沥青混合料产出,降低大规模购买沥青混合料的成本,极其适用于路面小坑塘的修补。

 

    精细养护,铸就精彩

 

   “养好公路,服务大众”,工区始终把消除路面病害作为工作重点,采用机械化作业与精细化养护相结合有效修复坑塘、裂缝等路面病害。配备并使用路面开凿机、切缝机、扩缝机等先进设备,开启机械化作业模式,提高了小修保养质量,减少人为劳动强度作业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对于路肩整治,边坡、边沟的清理坚决不放松,做到路肩平整无堆积物、边坡顺直无杂草、边沟通畅无积水确保其三线平行;S338部分路段纳入常州市数字化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其线路长,人员车流量大,垃圾随意丢弃现象严重,路面保洁工作量很大,但养路工凭借他们的双手,把它打造成了样板路段。真正做到了路面保洁向环卫标准看齐,病害维修向工程标准看齐,绿化向园林标准看齐。

 

    多年来,工区所管养的路段始终保持路面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畅通、设施完善、绿化协调美观。连续多年荣获常州市公路管理处“先进集体”、2006年获省交通运输系统“文明工区”称号、工区所属的公司2009年斩获江苏省总工会和交通厅颁发的“工人先锋号”称号、2010年获得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2011年10月21日召开的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会议上,小河养护工区被评为“全国百佳模范道班”殊荣。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经受酷暑严寒考验,与飞尘相伴、与孤单为伍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换来如今一条条宽敞平坦的公路。

 

主办单位:常州市交通运输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2号楼A座

电话:0519-8568215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