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今年常州海事将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内河交通安全“两降一升”
发布日期:2012-03-06
    目前常州辖区的内河通航水域有1200余公里,船舶签证年均20余万起。2011年,常州辖区内河水域的一般以上水上交通事故为零,主干线航道未发生一起8小时以上堵航事件。为进一步营造安全、畅通、高效的内河交通运输环境,常州地方海事部门将在今年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内河交通安全形势实现“两降一升”。一是促进内河交通小事故发生率稳步下降。严控船舶超限超载行为,降低因操作失灵导致沉船事故的发生几率;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抓住节假日、低等级航道、水上旅游区和危险品船舶等重点,突出排查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危险品装卸码头、水上旅游营运企业,低等级航道危桥、警示标识不到位的桥梁等设施,建立健全预警预控机制和限期整改督查通报机制,确保常州辖区水域一方平安。二是促进内河运输船舶违章率稳步下降。把牢船舶签证环节,严查大船小证和“三无”船舶,巩固专项整治活动成效,提高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违法成本,维护水上运输的公平秩序;抓实船舶安检环节,落实世博会期间的成功做法,严格按照安检程序规范操作,不漏查、不走过场,确保经常州海事部门安检的营运船舶全部“零缺陷”;落实长效管理机制,船舶标志标识整治转入常态化管理,并配合长江干线航道船型标准化、部局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等活动,开展船检质量督查活动,杜绝低质量船舶、无资质船舶、有隐患船舶等情况进入水运市场。三是促进非主干线航道的畅通率稳步提升。在诚信签证的基础上,扩大实船签证覆盖面,从源头上增强通航保畅隐患的预警预控能力,即严控大吨位船舶进入低等级航道超航区航行,保障辖区航道的整体通行能力;监控重点航段、重要堵点、事故易发区域,报港点紧密配合,加强上下游海事部门的联动,切实发挥相邻区域海事部门在应急联动机制建设、事故逃逸船舶排查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优势,实现海事管理的无缝衔接,切实将安全保畅工作落实到位。加强与水利、水警的联动,完善枯水期通江口门大循环通行方法,确保航道畅通和桥梁安全。
 

主办单位:常州市交通运输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2号楼A座

电话:0519-8568215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