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服务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办理 >> 2020年度 >> 内容
 
常州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146号
发布日期:2020-09-24    来源:交通局  浏览次数:  字号:〖
 

 案由:关于加快建设人民满意、效能提升的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议

建议人:民革常州市委员会

提案内容: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绿色出行、建设交通强国的部署,高度重视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建设,在轨道交通、共享单车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是全国少数几个同时拥有地铁、BRT、普通公交、共享单车等全系列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之一。

1.轨道交通方面。地铁1号线9月21日开通后就成为“流量担当”。开通仅15天,客流就超过了100万人次。地铁开通后,高架等地面交通在工作日上下班高峰期的拥堵状况得到明显缓解。

2.地面公交方面。作为曾获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十佳先进、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一系列国家级金字招牌的常州公交,继续发挥先行者优势,是绿色出行体系的“重要支柱”。但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公交客运量持续下滑,自2015年以来年均下滑约9%;公交出行分担率也持续走低,年均不足10%,公交出行“常州模式”的转型升级压力较大。

3.共享单车方面。目前永安公司已在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武进区、经开区建设站点1770个,车架数量3.32万个,投放共享助力车2.7万辆、共享自行车1.2万辆,共享助力车累计总借还量1160万次,平均3次/人;共享自行车累计总借还量354万次,平均0.9次/人,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市民出行最常用的绿色交通工具之一。

问题分析

总体而言,我市公共交通发展迅速,出行质效不断提升。但距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构建人民满意、高效便捷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还有较大差距。在各交通工具间“无缝对接”的建设进度上,还不尽如人意;公共交通的整体效能还需进一步提升;老百姓既要“走得了”也要“体验好”的需求还不能有效满足。

一是公交运营体制有待优化。在公交的运力管理上,高峰期公交到站扎堆、低峰期公交发车速度慢、间隔长、准点到站时间可靠性还有待提升,历史城区单行道支线公交车的线网布局少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车身内外的广告管理也有待加强。在公交的运营模式上,公交企业内生的“造血”机制尚未建立。目前公交运营大量依靠市财政的补贴,在政策层面和管理层面,尚未建立“优化内部资源整合,向内挖掘潜力”的机制,比如花园枢纽、青龙枢纽等具有综合开发价值的公交场站尚未得到合理开发,无法产生经济附加值,促进内增活力。

二是地铁建设细节有待完善。地铁站点周边接驳设施规划和建设推进缓慢,如地铁1号线规划了10处P+R停车场,目前建成1处(常州北站),正在建1处(南夏墅站),其余8处未建;规划的7处公交枢纽和首末站,目前建成2处(常州北站、常州站),正在建1处(南夏墅站),其余4处未建。再如大部分地铁站点出入口打了隔离石墩,却没有专门的非机动车停车区或共享单车租赁点。在“疏”和“导”两个层面,缺乏对非机动车停放的有效管理。

三是慢行“最后一公里”有待打通。人行道和非机动车的道路空间被机动车挤压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非机动车、行人“无路可走”,被迫与机动车混行,安全风险隐患大。围绕“共享单车”布点的行政服务和审批工作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市共享单车布点和使用呈现区域间“冷热不均”的问题,如武进区、经开区共享单车的布点最难也最少,站点数量分别为260个、160个,远远不能满足区内市民实际出行需求。

四是小汽车发展有待调控。目前全市汽车上牌总量超过140万辆,平均每3.5个人拥有1辆汽车,每年还在增速发展。道路运行压力与停车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凸显。如停车位挤占道路资源,不少机动车道两旁被划为收费或临时停车位,尤其是道路资源长期紧张的历史城区,问题尤为突出;再比如公交专用道被取消给小汽车(常武路武进区段),小汽车使用公交专用道屡禁不止(飞龙路和中吴大道的公交专用道常被私家车占道行驶或停车)等。

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推进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2019年5月,交通运输部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了《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出行服务体系,计划到2022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为此,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照上级要求,聚焦掣肘城市公共交通效能的问题和短板,以群众绿色出行的需求为导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擦亮常州公共交通的“金字招牌”。

1.强化领导统筹,提升“公共交通”管理水平。建议尽快成立市主要领导牵头的全市公共交通效能提升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公共交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顶层设计、顶层推进,统筹解决公共交通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破除部门间的协作壁垒、整合全方位的建设资源。

2.更新发展理念,优化“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一是紧跟城市建设步伐,及时优化和调整公交线网,注重发展主城区支路的小型公交,提高公交覆盖密度;鼓励与学校、工业园区等发展公交定制服务;加强公交运行的大数据分析,及时调整运力安排,实现出行与需求的精准匹配。二是建立资金补贴和政策补贴并进的公交补贴机制,探索在政策上支持有条件的公交场站进行综合商业开发,拓展公交企业的收入来源和内生动力。三是推进与服务质量挂钩的公交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加大服务质量在考核中的占比,倒逼运营人员提升服务水准。

3.完善规划细节,推进“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明确各部门、单位在轨道交通“无缝衔接”建设中的责任分工,加大对建设和运行的跟进督导。一是重点做好地铁站点与公交线路的接驳,通过优化布局,缩短各交通工具间的换乘距离,提高换乘效率。二是统筹布局自行车停车点,加强土地、税费等政策倾斜,着力协调解决共享单车企业在地铁站、市中心CBD等人群密集地点的设点难题,尽快实现交通、城管、建设等部门间的协调联系、联管推动。

4.加大汽车调控,改善“公共交通”的“发展空间”。一是建议增加单行线,如北大街、局前街交叉口向北至健身路、飞龙路交叉口等易堵路段。二是扩大禁停区,逐步减少历史城区道路的临时或收费停车区,坚决取缔不合理的路内和道板停车。三是提高使用成本,推行历史城区道路收费停车位按时阶梯收费全覆盖,严管严查临时停车位超时停车,同时试点“有车位上牌”,抑制历史城区私家车过快增长。

5.聚焦平台建设,打通“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一是软件平台上,建立集聚全市公共交通资源的一体化数据服务平台,整合现有各自运行、分别下载的“常州公交”“常州地铁”“常州行”“永安行”等APP,通过“平台整合”“数据耦合”“服务聚合”,实现“一个APP,走遍全常州”。二是硬件平台上,尽快解决非机动车道被占用的问题,鼓励有条件的道路恢复或重建自行车道、绿色步道,尽力打通“绿色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146号的答复

民革常州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人民满意、效能提升的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贵委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美丽常州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围绕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目标,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为补充的多元化、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不断提升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网络体系持续优化。统筹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公共自行车之间的线网衔接,2019年至今已配合轨道交通1号线调整公交线路30条,其中加强衔接线路19条,减少重复线路11条。截至今年7月,轨道交通1号线29对站点周边共有117条公交线路与其衔接,平均每个站点有4条公交线路;27对站点周边150米内布设有公共自行车(含武进高新区摩拜单车)。数据显示,轨道交通开通后,公共交通整体客流较开通前上涨超15%,市民对公共交通出行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二是运营服务持续创新。积极发展通勤班车、大站快车、定制公交等特色公交,先后开通6条毗邻公交线路和7条定制校园专线,并针对特定人群和节假日出行需求,适时推出拥军专线、祈福专线、扫墓专线等服务新模式。加快促进公共交通信息服务水平提升,对“常州行”手机APP进行了更新迭代,并实现了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一卡通刷”,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加精准化、便捷化、多元化的公共交通信息化服务。

三是政策保障持续加强。充分发挥市政府公交都市创建领导小组议事协调作用,强化公共交通发展政策制定、重大事项决策和各项工作协调。完成轨道交通定价和公交票价联动调整工作,打破了多年来制约公交发展的瓶颈。积极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立法,先后颁布实施了《常州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常州市轨道交通条例》和《常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营造公共交通健康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持续优化财政对公共交通发展的保障机制,推动公交运营企业注重绩效、降本增效、提升服务。

针对提案中所提建议,下一步,政府各有关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齐家滨书记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畅通公共交通这一城市经济发展“动脉”,为社会生产、流通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服务,为打造美丽江苏常州样板做出贡献。

一是着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加快《基于轨道交通2号线的公交线网调整方案》研究,进一步加密公交线网薄弱地区,重点加强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和公共自行车的网络衔接。继续发展大站快线、微循环公交等特色服务,探索“互联网+公交”模式,依托“i巴士”微信程序发展定制公交,截至目前,已基于市民需求开通4条定制公交线路。制定《常州市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布点及管理的相关规定》,对公共自行车的选址布点、日常运营、长效考核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并拟将公共自行车站点布设工作下放至属地街道(镇)负责实施,结合永安行公司后台大数据精准布点,从源头上解决公共自行车点位“冷热不均”问题。

二是加快整合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在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我的常州”APP与常州公交、地铁等APP的整合,努力实现“一个APP,走遍全常州”。目前“我的常州”APP已经实现公交查询以及扫码乘车功能。下一步将积极协调地铁、公共自行车企业加快数据整合,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一站式公共出行信息服务。

三是加大公共交通财政保障力度。贯彻实施《常州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研究制定“规制成本基础结算、绩效管理考核奖励”的公交补贴模式,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职责和补贴预算、拨付、决算机制,推动辖市区政府将公共汽车客运发展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对公交企业购车审批、薪酬调整、对外投资和新进人员等事项严格请示报批程序,并围绕公交企业运营发展、服务质量、安全稳定和经济效益,建立更加科学的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与企业管理层绩效薪酬挂钩,促进企业降本增效。积极探索公交企业通过车身广告、三产运营、公交场站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方式弥补经营亏损,充分发挥公交企业“自主造血”功能,提升城市公交运营和服务效能。

四是切实保障公共交通路权优先。把公交专用道和信号优先系统建设作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重点,因地制宜设置高峰专用道、全天专用道、路口专用道等,年内计划在中心城区新建一定规模的公交专用道。市公安部门充分应用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加强对公交专用道的监管,严格查处占用公交专用道、违法占道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并通过优化信号配时、调整交通渠化、加大秩序管理等措施保障公交车辆通行安全和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此外,市有关部门将加快推进各类停车设施建设,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并扩大停车计时收费覆盖面,通过价格杠杆减少机动车过度使用,从源头上调控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和出行结构,倡导公众绿色、低碳出行。

恳请一如既往地关心交通运输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


 
主办单位:常州市交通运输局 网站地图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2号楼A座 邮 编: 213022 网站联系电话 0519-85682151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78  苏ICP备05003616号